首頁
心得分享

AI時代跨域競爭力布局與提升


企管三丁 高煜傑

今日感謝老師邀請到洽吧智能(BravoAI)的創辦人兼董事長趙式隆先生(最新的身分,趙先生出任台北市政府蔣萬安市長小內閣資訊局長),也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創青宅急便」 節目主持人,自19 歲就開始創業,是名符其實的「斜槓創業家」,專長為創新創 、計算機工程與資料科學以及金融科技,學術及實務經歷完備,兼具年輕創新思維,有助智慧城市、大數據應用等各項數位創新工作的推動。

趙式隆先生是一位傑出的青年才俊,看著他專業又充滿自信的演說,分享他在求學及創業過程中所遭遇的各種有趣經歷,學生從中獲得許多的體悟與啟發,確實激勵著台下所有的聽眾,斜槓學生成功激發創業夢的標竿典範。關於他的創業故事在網路上一直不少,而當中最廣為人知的,則是他講過的一句話:「創業,就像是搶銀行。」在不連續創新的時代,趙式隆卻有著連續創業的經歷。從募資網站、支付工具到至今洽吧智能的機器人客服,不到一年,他就換了六個創業題目,的的確確讓趙式隆感受到「創業就像是搶銀行」。因為創業不僅需要組織好計劃、好團隊,需要能順應快速變動環境的機動性,更可能在初有 成果時,就碰到「黑吃黑」。

趙式隆坦言,創業成功的機率其實不比搶銀行高,創業這條險惡的天堂路確實不好走,但若堅持走下去,最後柳暗花明的例子也不少。一波三折的路途,沒有消磨掉趙式隆的熱情,反倒讓他有著更深刻的體悟。他發現,每個當下看似孤立的點,只要走得夠遠、夠久,它們都能連貫在一起。 因此,沒有任何事是偶然的,也沒有任何事是徒勞無功的。他提醒著我們年輕人,在日新月異的不連續創新時代,過去所學的技能可能會一夕間淪為無用。讓自己能夠快速面對趨勢、適應趨勢,保持長期競爭力成了最重要的課題。

最後也鼓勵同學們能保持好奇心,不要逃避踏出第一步,因為我們往往害怕的不是失敗所造成的後果,而是面對失敗的心態,所以期許大家能夠跳脫出舒適圈並勇於嘗試!就像在跑步機上,不斷奔跑是為了留在原地,在所有事物都快速變遷的環境裡,趙式隆就是用不變的好奇心,不斷地探索這個世界,為自己在潮流裡攫到一席之地。個人認為「斜槓創業家」趙先生成功的創業,是年輕朋友們學習的標竿典範。 教育真正的價值是在於發現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變化快的現今與未來,如何組織一套學習新事物,內化成為自我學習的方式。保有自己生存的競爭力更是 一項重要的啓發。


企管三丁  申倩瑜

這次的演講主題為AI時代跨域競爭力布局與提升,講者在一開始就提到「好危機」這個說法,讓我感到新奇。以前我們聽到危機,通常都會覺得是不好的事情或是可能面臨無法挽救的狀況,但講師提到「好危機」,例如疫情,疫情雖然造成我們生活上有許多不便 ,卻也使資訊和數位相關產業或產品進步,帶動國家整體前進。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生活有著許多的影響,講師舉的例子是保險,一個保險從業人員從入職到退休,頂多能閱讀上萬份的保單資料,但人工智慧卻能在兩個禮拜看完公司從創立至今每個人員所做的保單,這個速度是人類完全無法比擬的,而這也正是「經驗法則」和「勤能補拙」的道理所在。

而目前的人工智慧應用在許多地方,像是最常見的對抗式影像、圖像辨識、人臉辨識、自動駕駛等等,但講師提到其實現在圖像辨識已經做得很好了,但如果遇到過於相似的顏色或皺褶,可能還是有誤認或是認不出來的情況,例如焦糖冰淇淋和小喵又或是麵包和樹懶,這是電腦可能會遇到瓶頸,也是人類勝過機器的地方。機器速度可以勝過人類,但創造演算法只有人類可以做到,人的可貴在於腦補和創造,只有人類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和無中生有。

講師在演講後段有提到五個建議,讓我思考了很多。第一個是自學一樣東西,因為我很喜歡韓國的娛樂和文化,因此學好韓文去韓國自由行一直都是我的小夢想也是一直都想做的事,之前暑假時有看書和上網自學,但後來因為開學所以就慢慢荒廢了,其實覺得非常可惜,畢竟語言技能不嫌少阿;第二個是認識這個世界,講 師有提到如果是學生非常建議去實習,對我來說,這可能會是明年大四計畫要做的事, 透過實習實際了解產業的概況和運作,相信肯定對我們未來的工作有所幫助;第三個是正視中國的崛起,我平常也會看一些中國的戲劇或綜藝等等,也很常看到一些大城市的介紹之類的,中國產業和社會的進步是我們沒辦法忽視的;第四個是學好英文,這我們認為是最重要的,我們不可否認,英文依舊是現今最普遍且最通用的語言,因此學好英文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對於商學院的學生而言,因此我也計畫在畢業前能考取多益,希望能考取好成績,為未來工作提供一個漂亮的證書。

最後一個是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 在這個項目上我認為我有逐漸進步中,因為以前的我,是不敢上台的,且如果真的上台,拿麥克風的手都在抖,也不敢看台下的同學,但現今可能因為需要上台報告的作業項目較多,有累積了不少經驗,雖然不能說完全不緊張,但拿麥克風的手比較沒有這麼抖,且也比較敢抬頭看台下觀眾了,希望未來能在上台報告和表達上更加勇敢。透過這次的演講收穫良多,不僅僅是AI的專業知識,更讓我對未來工作所需技能有更多的想法和思考,社會和產業不斷的轉型和蛻變,唯有不斷加強自己和充實自我,才能共同進步,跟上時代,適應未來。


企管三丁  吳秉諺

今天有幸能夠參與趙式隆「AI時代,跨域競爭力,布局與提升」的講座,在演講開頭引用了邱吉爾的一句話:「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好危機」,開啟現今AI時代的定位和疫情下發展的新型態模式。

最初的有關機器深度學習的重要性,其中以台灣的駕訓班「原車原場」考駕照的制度為例,說明經驗法則要如何運用在機器學習上,雖然我們在駕訓班透過教練所教授的技巧能夠在原本場地能夠熟練學習,尤其是每天都在同一個場地開著同一條路線,簡單來說就是要把「熟能生巧」的概念應用在機器的深度學習上。圖像識別最成熟的領域為人臉辨識,講師舉例了很多生動的例子,因為寵物的毛色和許多物體實在是太相近了,所以有時候電腦會把他們辨識為同一個物體,但已大部分的人們來說,透過經驗法則還是能夠分辨出來,反而對於長相很相似的一些人物我們常常就會搞混,但電腦反而能輕易的辨識出來是哪個人。

下一個講的議題是「神經網路vs大數據,以農業保險為例」,有些畜牧業向保險 公司投保,說明在一些幅員遼闊的地區,為了防止詐領保險的問題,如果保險公司想 要去勘查是否豬隻有死亡的事實,為了減少所花費的交通時間,是否可以將人臉辨識的概念運用在豬臉上?但講師有提到技術上仍有困難,除非我們要每天觀察豬隻拍攝他們的照片,主要是圖片的資料庫不大,因此可能有錯誤辨識的情形。

提到交通,講師有提到現今的自動駕駛的錯誤辨識率已經從三十分之一降低到三千萬分之一了,雖然說這樣我們如果開著自動駕駛的車比以往更安全的一些,但我認為身為駕駛的還是要十分注意周遭的路況,因為很有可能遇到的就是在系統資料庫沒有發生的事件,因而發生交通意外,我本身是已經有考到汽車駕照,但我還是傾向手動開車為主。

講師還有向我們提出一個有關兩難的議題來做選擇,我覺得世界上有很多像這樣的問題值得思考,包括之前國外大學提出的電車問題,還有宗教哲學觀看的生命教育電影,小學生們是否該把自己親手養大的小豬吃掉?講師的問題是如果在路上遇到一名遵守交通規則的老太太和牽著一位小孩的孕婦但並未遵守交通規則,兩個一定要選擇撞一個 ,我當下思考是選擇後者,大部分的人認為應該要前者,但我認為對於年齡的判斷條件本身就是一個偏見了,而且如果後者倖存的話,下次他可能會再度違規,因為一般大眾總是對婦女兒童的身分有受保護的想法,因此他們下次如果又再度違規的話,他 們以該身分違規會害到更多遵守交通規則的人。

在結尾時講師提供給我們未來很多受用的建議,其實這些想法和建議我認為是用在每一個大學在學生或是將邁入職場工作的畢業生,以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有人說大學所學的一些知識並不會在職場上用到,在大學三年的這段期間也許我可能有這樣的感受,但我認為大學學的並不只是知識,而是在學習過程或是與他人相處合作這難能可貴的過程,即使是畢業了也沒有像這樣的機會能夠與同學互相學習,未來出社會反而有更多的競爭利益關係,我覺得在大學能夠探索自己想學習的知識是幸福的,因此我也把握當下的每一個學習機會。

其中也有提到提升國際觀的概念,不管是對岸的中國大陸還是其他國家,都有值得我們去探索學習的地方,有特別提及中國沿海的主要城市如廣州、深圳和上海等,雖然在台灣的媒體上總是將中國大陸的城市形象描述 得很落後,其實不然,我有在網路影音平台瀏覽器利用英文搜尋一些中國城市漫步旅行,其實他們的城市規劃和台灣相比更井然有序,離我們較近的泉州市,雖然傳統市場和老街和台灣的差不多,但主要交通要道的交通號誌、分隔島、道路號誌和標線等比台灣更為整齊,除了現代化建築外仍有保留許多中國傳統建築,而且路上很少機車,大多是汽車,雖然說可能仍有其他缺點,但從其他外國人紀錄的中國城市視角來看,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因此我們可以學習跳脫既有的框架思考套用在不同的人事物,我們就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因而成長。


企管三丁  張家瑋

人工智能成爲即將取代人類勞動力的最新技術。無論是超市的自助結帳系統,還是物流運輸系統,人工智能在目前已經取代了大部分重複高、操作性的、高度依賴記憶與穩定度的工作。這也是今天演講中趙式隆董事長有所提出的。

趙式隆董事長以AI爲核心,講述了目前現階段人工智慧的發展概況。他用了很多例子在佐證他今天所講的核心。例如他以民衆考駕照為案例,來説明人工智慧發展技術。許多剛考完駕照的人面對陌生的路況會感到害怕,因為一般在駕訓班裡面訓練的場地往往會有些小標示,實際上路的狀況卻截然不同,我們除了要注意最基本的紅路燈,還要顧及當時的交通路況。通常這個時候經驗老道的駕駛者,給出的建議通常就是多加練習,才能提升自己的開車技術。那人工智慧的角色就會像一個駕駛員一樣,人類給他們輸入「經驗法則」,他們就可以經過不斷的學習累積經。

雖然機器學習,每次只能進展一點點,但好處就是他們不會像人類那樣會感到怠惰或厭煩。因此,機器最後可以累積出驚人的進展。就像是大家熟知的AlphaGo,可以不眠不休地學習各種棋譜,最後贏過人類棋王。再來趙式隆在演講中也有提到,AI的第一項專長是感知能力。他舉例網友分享的「吉娃娃vs.瑪芬」梗圖,瑪芬蛋糕裡的葡萄乾與吉娃娃的大眼睛很相似,這對AI的辨識造成阻礙。不過機器透過不斷地學習,錯誤率已經有大幅度降低了。

前述所講的都是機器人的優點,他們也有缺點。在對於新聞稿、各式文章往後都可以交由機器人寫作觀點,這個想法很難實現,趙式隆以AI創作詩詞為例,儘管機器人所作的詩詞的押韻會很到位,但沒有展現文字真實的藝術美,缺少情感。他強調:「AI運用到新聞寫作,最多就是寫寫客觀的陳述,很難寫出有深度評論的文章」。

那要怎麼不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呢?答案就是保持學習,可能你所學的很多東西在20年後就派不上用場了,但有一個東西不會因未來的趨勢而淘汰,就是你的心理素質。擁有足夠堅韌的心理素質以及必備的情商來反覆重塑自己,在一生當中不斷學習,改變學習的方法。以往的學習就像是在建造房子一樣,現在的學習應該要像是搭帳篷,你可以把它折疊起來,並且可以迅速、容易的移動到另一個地方,這樣才能不被AI或是任何人取代。


企管三丁  呂偌薇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趨勢是數位化,應該說是正在進行式,企業如何應對數位的轉型是現在很重要的議題。從疫情開始到現在的普及化,可以當作一個重要分界點,分界出企業對於數位化時代的發展階段,趙董事長有提到雖然台灣很幸運的在疫情爆發初期很努力的維持住病毒的侵襲,讓我們跟世界的生活彷彿是平行世界,但我們必須思考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全世界因為疫情的蔓延開始做出許多改變時,我們卻還停留在原地,其實這不是一件好事,換個面向思考現在我們也受到病毒的肆虐,同時我們也正在和全世界一起轉型一起變化,代表者我們也正在跟上世界的步伐,由此可見疫情的發展,對於台灣在產業技術發展上也有一定實質的幫助。

在演講中趙董事長有提到我們和機器人相互的關係與差別,其中的圖像辨識就可以用來識別機器人與人類的差別,像是在網路上要登入帳號密碼會出現圖像識別,在這種時候對於電腦來說可能會有欺騙電腦視覺的圖片來混淆電腦,當然我們不會有這種問題,對於電腦來說一項物品的顏色外觀形狀都可以很容易的和其他東西混淆在一起,因為他們沒有清楚的五官來辨識,所以其實以人工智慧來說,最成熟的領域就是人臉辨識,我認為若要說到未來的話,其他領域一定會越來越成熟,甚至是做到精湛的程度。

這時候就會有一派人士認為萬一哪天機器人有自己的意識,不被人類控制了,可能會產生極大的問題,我覺得目前的人工智慧尚未完全成熟,且趙董事長也有提到現今的人工智慧都只是模擬,就算未來真的成熟化,他們也無法做到我們人類能夠做到的舉一反三和無中生有的想法,雖然機器的計算速度可以比我們快上好幾倍,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人類才能創造出新事物,而機器沒有辦法。趙董事長說過人工智慧只發揮了人類「左腦」的功能,創造不是大數據的問題,而是小數據,甚至是無數據的問題。

前面提到以現在的疫情時代來說許多企業面臨轉型,甚至是許多企業因此倒閉,同時也因為疫情帶來的數位化,而打造了許多新機會與新的生活模式,最能貼近我們的,大概就是遠距教學和居家辦公了,因此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做「數位游牧」,因為不需要被綁在辦公室上下班,許多人都在家自由調配工作計畫、工作時間,甚至是搬到其他國家享受生活,同時遠距工作也不會成為一個問題,我想在10年前大概沒有人會想到現在的生活方式。還記得以前看過一張圖片,是我們從飛機被發明後人類的適應時間,一直到臉書發明後的適應時間,適應時間越來越短,從幾十年到現在變成一兩年就適應,面對不斷創新的未來,我們必須要擁有能夠快速去適應的能力,才能跟上世界的腳步,這場演講收穫很多,也謝謝老師可以請的這麼好的演講者與我們分享,這些事情都正在發生變化中,我覺得我們應該都要有一定的認知,去了解目前的局勢變化,對我來說有一定的啟發程度。


企管三丁 曾于庭

這學期的最後一次演講,請來了趙式隆先生來為我們說明關於AI時代跨域競爭力布局與提升,一開始他引用了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言:「不要浪費了一場好危機。」當疫情肆虐全球,各國已在困境中採取措施,台灣雖防疫佳,卻也與其他國家有所脫節,好險的是台灣後來有像其他國家一樣開始使用遠距交流,透過這次的疫情「危機」與世界接軌。

我印象最深的是趙式隆先生以考駕照例子來為我們解釋AI技術,在駕訓班考到駕照不一定代表你就能上路,因為駕訓班在訓練時車裡都會提供一些小標示給我們,實際上路情況卻完全不一樣,除了要多注意交通路況以及交通號誌,你還得熟悉不同的車型,當你問起已經有經驗的駕駛人,要怎麼才能提升開車技術?大多數的人通常都會回答:「多練習就好了。」而AI如同那些有經驗的駕駛人一樣,機器透過人類所輸入的經驗法則,大量的重覆學習增加正確率,就像人類藉由經驗來增加智慧。但不同的是機器不會像人一樣偷懶或怠惰,機器可以在一次次的學習下累積出驚人的進步,舉例來說贏過人類的AlphaGo,就是研究了古往今來無數的棋局才戰勝棋王,還有AI的感知能力方面,他提供了吉娃娃和馬芬、貓咪和焦糖冰淇淋這些相似的圖片,說明機器在深度學習下識別的準確率有所提升。

AI雖然厲害到能夠做那些人類不想一直重複或需要高強度記憶的事,但人類還是有比機器更厲害的地方,在這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身為學生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趙式隆先生所說的,去認識這個世界維持關心外界的習慣、正視中國的崛起不要忽視,去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看看,還要學好英文,因為英文是通往世界的鑰匙,並且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在此謝謝老師邀請趙式隆先生來為我們演講,這次的內容讓我獲益良多,對AI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企管三丁  李曉琪

很榮幸能夠在這一天聽到未來局長趙式隆先生的演講,在演講中說明了很多對於未來科技將會影響我們生活及企業的變動,對於AI時代下跨域的競爭力布局的提升我們該如何應對等方面的討論。

首先,根據人類快速的進步,同樣的,企業的發展也開始有了轉型的變化,在疫情前,大部分企業頂多具備一般民眾所接觸的工具,像是電子郵件、影音等傳播媒體,但在2020年經歷了疫情嚴峻的狀況下,人們在防疫的情況開始有了新的想法及商機,逐漸改變生活上的許多不便行為模式,而企業也開始根據人們的行為舉止及政府政策開始轉型,像是網路銀行及電子商務的興起,亦或是推廣皆帶動了許多長期科技題材的發展,包括遠距工作、醫療科技等。

因為有了這些企業的數位轉型,我們可以知道所有曾經不太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在AI技術的發展下,都有了些可能性,像是趙式隆先生有提到關於機器學習的重要性,在那之前,雖然機器已經可以做出來,然而,它卻無法明確的執行我們的目標,而如今,我們可以透過經驗法則將這份明確的目標傳達給機器,讓它能夠透過經驗知道接下來的它該做什麼任務,而經歷多次訓練熟能生巧到可以完成人類的要求,那將會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而也有提到最近在網上流行的一款聊天機器人Chat GPT,它會生成類似人類會寫出來的文字,甚至可以自然地回答眾多問題、精通許多學科,並且它採用深度學習,根據從網路上獲取的大量文本樣本進行訓練,讓它像是如人一般進行對話。然而透過趙式隆先生的演講,我不禁對於Chat GPT有了更多的好奇,於是去查詢了一些資料,而他雖然可以與人溝通、解決問題甚至是近期引起許多人討論的論文抄襲,然而我們不禁要開始思考安全的顧慮,害怕錯誤的資訊將會為對話機器人領域帶來巨大影響,助長AI技術邁向不好的發展,而這一想法更有可能會被有心人士加以利用。

而最後,也提到「萬一機器人取代人類該怎麼辦?」我認為正如演講者所說,人類的不完美正是勝過機器的契機,在許多時刻,我們不一定能夠在準確的場合想出好的對策,像是思考企劃點子時,我們總是透過靈機一動的想法,創新出好的想法,這是機器人所無法達到的境界,假設真的可以想出新點子,我認為這依舊無法比擬人類的創新能力,因為人類總是可以想出異想天開的點子,達到前所未有的驚人價值,這正是人類可以贏過機器人最強大的武器。


企管三丁  王為淳

這次的演講主題是:AI時代跨域競爭力佈局與提升。並邀請趙式隆,準台北市資訊局局長來替大家分享。

首先他提到數位轉型,顧名思義就是產業如何適應未來的智慧網路與環境變化,從疫情前大多數的企業還在數位啟蒙的階段,經歷局部推廣、擴展複製、運作管理、再到優化創新這個最新階段,運用科學方法以及人工智慧實現完全自動化,這些技術的革新都為台灣產業帶來非常不一樣的變化,要實現全體的進步,並不是某一個企業或是公司特別突出,而是集體都在同樣的背景與技術下一起往前,並努力與國際接軌。

接下來也提到人工智慧的現況,目前較為純熟的人臉辨識系統背後其實是透過所謂「工人智慧」的堆積而起,例如臉書在使用者一天無數次的標記與分享下,逐漸成為最大的人臉辨識資料庫等。另外令我感觸較深刻的部分是雖然機器無論在計算還是反應上都比人類快上許多,但機器辦不到的是人類獨有的腦部和創造,這些是機器再怎麼智慧都很難輕易辦到的,現今的人工智慧都只是在模擬,而非真正的對於事物了解,就像局長舉的範例,人工智慧祇發揮了人類左腦的功能,右腦仍是依靠人類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最後局長認為有五句話能夠對在這個階段的我們有些幫助,第一點:自學一樣東西,主要是希望我們在自學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學習的方法,因為每個人的思考與邏輯模式都不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對未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非常重要。第二點:認識這個世界,由於這個世界的變遷速度越來越快,我們需要經由不斷接觸與關心外界的事物才能保持一定的敏銳度。第三點:正式中國的崛起,中國的崛起已經深深影響國際上的政治以及貿易等,未來中國可能是我們最重要的競爭者或是夥伴。第四點:學好英文,英文在目前還是通往世界最重要的鑰匙,掌握好自己的英文能力能更有機會與這個世界進行交流。最後一點: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能夠好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才能在機會來臨時立馬把握住,不要讓自己在面臨好的機會時因為無法好好表達而錯失。


企管三丁  張榕茜

在本次還未聽演講時,有去網路上看了這次演講的題目,在得知這次的演講是 要講述 AI 時,我自己認為對於 AI 其實不陌生,但對於 AI 的瞭解大概是停留在大一上自然科學導論的時候,後來其實也很少去探索這一方面的事情,直至本次趙局長的演講,開始增加了許多我對於AI各方面的知識,有些觀念也漸漸地藉由本次趙局長的演講,有了許多不一樣的見解,也能從趙局長的口中,得知許多以前沒有想過的事情,也得知AI在這個世代的利與弊,還有如何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才能成為在AI時代下,是運用AI而不是被AI取代的人,這些都是在聽完演講後開始去思考的。

趙局長在演講的一開始先講述到疫情下的狀況,有許多人在之前疫情還未爆發 時,我們都會希望如果社會大眾都沒有得病,那會是最好的狀況,所以當時的我們是在安穩可以正常外出的情況下生活,對比國外已經不能隨意外出的情況下,我們在網路資訊方面似乎是比別人還要落後的,趙局長在講述這件事時,我自己是之前從來沒想過的,但當從局長口中說出時,我不禁去思考,在之前台灣疫情爆發時,我們是如何生活的,我開始去想,如過沒有疫情大爆發,我們會想要去使用遠距的軟體嗎? 這樣新的傳遞訊息方式,也因為疫情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後面的內容趙局長講述AI深度學習的部分,對於AI深度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其實滿陌生的,以前就有聽聞Alpha go的圍棋比賽,這個比賽對於AI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也為這個世界投下了震撼彈,但人們卻不得不承認,AI 能讀的資料比人類的腦容量還要多的,所以相對於人們善於學習的左腦,善於藝術方面的右腦就更加重要了,因為在藝術和創意方面是目前AI無法發揮的,但後續趙局長又說了一個例外,在一場繪圖比賽中,一名有心人士整合了許多名畫所創造出來的AI繪圖,竟然拿到了第一名,這場比賽顛覆了我們之前的想像,但以我自己的想法來說,我認為以繪圖方面來說,最近我看到了市面上有很多流行 AI 繪圖軟體,確實最近開始有ㄧ些人擔心AI繪圖是否會造成一些繪圖師的職業遭受打擊,但以我的觀點來說,AI 始終為無生命、無感情、無溫度的,無論如何人都是能藉由繪畫傳遞溫度和感情,這就是人與AI的差異,同時也是人類可以勝於AI的地方。

AI 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了許多不一樣的改變,可以看到AI在各行各業中扮 演著不一樣的角色,即使某些職業很快的被取代了,但我始終相信,人是凌駕於AI 的,AI是被人所操控的,AI 是使我們的生活來越好,在工作機會方面,我認為是類型變了,而不是工作機會消失了,我相信只要人們持續保持著溫度,這就是 AI 所無法替代的。


企管三丁  柯曉錞

從演講裡認識了一個新名詞—新常態。新常態就是由於疫情的發展與趨緩,所衍生出的一個階段。比如數位學習、視訊會議、在家工作、影音串流、線上購物、健康意識及衛生保健等等。在趙式隆董事長的演講裡有講到企業數位轉型演化的冰河時期。從我們疫情前大部分的中小企業程度是數位啟蒙,而疫情發生後再到局部推廣,慢慢地再到擴展複製。而疫情衍生的新常態幫助了我們企業的技術躍進,從運作管理的新常態存活程度低標,再到優化創新的新常態存活程度均標;這些其實都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本地的疫情發展,其實對於臺灣產業在技術上與國際趨勢接軌有實質幫助。這些一步步的數位轉型,都是產業如何適應未來的智慧網路。所謂的進步,其實不是一人走百步,而是百人各走一步。

之後董事長也有講到機器學習的重要性,也就是深度學習的重要性。我們人類了解的事情,其實遠比能明確說出規則的還要多很多;在機器學習之前,許多任務沒辦法自動化,因為我們沒辦法把明確的規則寫下來讓機器來執行。而如今的機器學習,現在已經找到了一個方法把經驗法則傳遞給機器人了。所謂的經驗法則其實就是人類有能力做到,但沒有辦法確切解釋如何做到的。例如:辨識人的聲音,到下圍棋時的神之手或開車。這些都是我們明明都會做的事情,但我們卻不知道怎麼解釋為什麼我們會這些事。

這也讓我想到老師在上課時也有跟我們解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之間的關係: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一個分支,而機器學習是AI的一個分支。AI是包在最外層、機器學習在第二層、深度學習是最裡面的第三層。而深度學習的原理是透過訓練&預測,從機器學習的深度神經網路演進而來的。這些都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電腦程式,AI也包括其中。AI更是創造了智慧的生物辨識系統,增加了很多生活上便利性及安全性。

董事長在演講裡講了這句話:不連續創新的未來,最重要的是快速適應的能力。我覺得這句話真的講得很好;面對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們每天能研發出什麼、要面對什麼都不知道,如果只是一直不停的要去創新,而最基本的適應能力都做不到的話,那麼創新這件事就會變得沒那麼有意義。

趙式隆董事長的演講真的很精彩,很慶幸自己有機會聽到這場演講!謝謝


企管三丁  吳祥瑋

科技影響著我們的生存方式,決定了我們如何生活、工作、旅行和與外界連結,日常生活與網路科技連結也變成是現在的一種新常態,例如在網路上購物、雲端數位學習、線上會議等等。人工智慧和雲端服務的結合,也使我們的社會和商業運作變得更複雜且精確;工廠和農場也正以創新的方式使用資料,不過其應用人工智慧的方式與其他領域截然不同,工廠和農場並未將重點放在最終使用者身上,而是著重於產品、農產品與機器,正因如此,就會需要在感測器、機器人、自動化以及營運最佳化方面進行投資,而人工智慧目前也在金融領域的主要應用是高頻交易,從極短時間的市場價格變化中尋求獲利的程式交易,比如利用某股票在不同交易所間的微小價差進行獲利。

趙式隆董事長提到「企業數位轉型演化的冰河時期」,從數位的啟蒙到新常態之下,可以期待的技術躍進擴展複製再到優化創新,一一的為我們解釋這部分的發展過程,同時也說明企業與科技連結的重要性。另外,趙式隆董事長也提到人工智慧,電腦是透過不斷的看照片學習來辨別事物,但如果過於相似的東西會分辨不出來,但有趣的是電腦在辨別人臉這一部分是非常厲害且準確的,像是例子裡出現幾位長相看似非常像的藝人,在我們一般人需要花點時間來確認以及辨識是哪一位藝人,但人工智慧系統就能快速辨識出他們的差別。機器能夠在特定演算法框架下算得比人類快很多,但演算法本身的創造過程是只有人類才辦得到的,趙式隆董事長也用火箭來類比深度學習:「引擎(神經網路)+燃料(大數據)」,至今的人工智慧都只是模擬,尚未能稱真正的了解。

當今科技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科技誕生,我們的生活也會因為科技的發展,變的更加便捷和夢幻,有些科技,目前可能還沒有到達真正應用的階段,但是可能會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近年來的人工智慧直觀的問題經過這幾年的蓬勃發展都已經大致被解決,現存待解的太多數問題不是技術上的難度,而是對領域知識了解不足,換句話說,產業早已經不缺好的解決辦法,真正欠缺的是好的問題。


企管三丁 周祐群

資訊管理心得 我聽完趙局長的演講完後,覺得他非常像我的表哥,就是一個很專業的、有雄 厚知識背景的一位科技人才,他們的演講不好笑,但每一句話都會讓我學到很 多東西。我覺得,趙局長他雖然說 AI 產業越來越聰明,可是在他這麼聰明的人來看,其 實我們現在的科技越來越偏重於一方面的發展,但其實整體性而言,一個科技 的進步,是需要各方面人才幫忙,一個科技才有可能完善,這讓我不禁想起現在的家長和教育,都是在告訴我們,理工組的未來比文組商組來的更有未來發 展和成就,但是這種想法是對的嗎?

當這個社會所有的精英,都集中在了某一個區域,這對一個國家的發展,真的 是對的嗎?我們國家需要的是各個方面齊全的人才,而不應該單一著重於一個方面領域的發展,就像趙局長所說,有很多比他聰明百倍的人,都已經在投入這方面 AI 寫程式的領域裡面,但真正的問題,不是在寫程式上面,而是在好的問題上面。好的問題怎麼被提出來?這就需要各個不同領域的人來共同思考,因為只有這樣子,我們所設想的問題,才是一個好問題,而現在的社會如果要生存,就需要具備更多的技能和知識,在如此高競爭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清楚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企管三丁  陳虹綾

在四次工業革命中,第一次改變世界的顛覆性技術是蒸汽動力,第二次是工廠流水線,而第三次則是電腦。如今我們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也就是數位化。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物聯網、進階分析和機器人技術等智慧數位科技,將重塑我們的工作和商業模式,並讓企業與客戶、世界互動的方式煥然一新。

數位轉型需要將數位技術和解決方案整合至企業的各個領域,這類技術轉變相當於文化轉變,組織必須徹底改換原有的營運方式以及為客戶提供的體驗和效益。數位解決方案也有助於增強人力,帶動企業流程與商業模式轉型。現在所有產業都會因為AI而有進一步的變革,所以AI是乘法,能跟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結合。由此可見,多元跨域是未來潮流。因此企業若要成長並提升競爭力,顯然他們必須採取行動增加韌性、競爭優勢 和應變能力。

講師也有提到關於機器倫理的部分,借助AI達成以人為本的跨域創新,對於可信任AI及相關應用,都將是重要的議題之一。隨著AI技術的成熟及應用擴散,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確保AI的可信任性機制。全球國際組織與政府紛紛研議建立規範與標準,透過不同面向設立發展目標。臺灣未來將同步建置AI測試評估中心、AI產品驗證機制,減少演算法黑箱的節點,盡可能納入公平性、當責性及數位韌性等特色。

講師最後也提到身為大學生的我們現在可以努力的方向有五點,自學一樣東西、認識這個世界、正視中國的崛起、學好英文以及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認識這個世界,好好的接觸外界,知道現在的趨勢跟時事,看看新聞那些專家怎麼解讀,慢慢的也會比較看得懂。現在企業每個都在搶跨領域人才,在這個科技發展如此發達的世界,沒有一點資訊科技相關的知識可能就沒有太大的競爭力,因此資訊管理的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很多的課程中,也都有教到將企管與數位技術去結合,會讓企業更方便去做決策、分析風險、分配預算等等,其實數位化早 就深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如果能將這些專業知識或是概念學起來,相信會成為未來的一大助力。


企管三丁 何浠渝

今天上課時我聽到了趙式隆董事長的演講,在演講開始前他的自我介紹另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是Zuvio雲端即時互動系統的創始人。那他今天的演講則是講述了關於現代科技發達,機器取代人工的議題,他直接指出科技的發展會改變人類的社會。例如:蒸汽機、電腦、網絡科技、大數據雲端的出現。

那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人工智慧一定就是可以完全代替人類嗎?答案顯然並不是,趙式隆董事長用人類考駕照爲例子,許多駕訓班都標榜原車原場考駕照,但是很多人在通過駕照測驗後還是不敢在路上行駛,因爲經驗不足。這時候一些老鳥就會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多練習」。相同的人工智慧也是這樣,在機器學習之前,有很多的任務沒辦法自動化,因爲我們還沒有把明確的規則輸入給人工智慧,那這時候只要人類把「經驗法則」傳遞給機器人不斷學習,機器人就可以提高效能,例如:人臉辨識。不但强調了深度學習的重要性,也説明了「人工智慧」是基於「工人指揮」,透過人工提供技能與答案,讓機器人學習,增加辨別能力。

同時人工智慧也不是完美的,趙式隆董事長有提到在撰寫新聞稿以及詩詞等帶有自我情感的文章人工智能比較沒有辦法經過深度學習來創造,雖然他們可以透過深度學習來做到基本的押韻,但更多來説這樣做出來的作品反而是缺少情感和創意的。而人類的懶惰、不理智等各種不完美的行爲,是不受框架所束縛的,這種情況下,反而能創造出好東西。這也是人工智慧所不能匹及的地方,這也是人類可以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的地方,增加與機器人的差別。

總結來説,人工智慧能代替人類的地方只是一般重複性高、高度依賴記憶、穩定度以及需要處理大量細節的地方,例如:在Amazon中,面對沉重的包裹是尋求自動化設備或者機器人來協助,從而減少員工的運動量以及受傷的風險,讓倉儲員工可以處在更加安全、更符合人體工學的位置上工作。

所以我認爲與其人類擔心自己會因爲人工智慧的發展而丟失工作,不如好好思考要怎麽防止工作被機器人取代,應該做的事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技能,而不是選擇一份安穩的工作。目前除了要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面對全球化的社會,還要結合現代科技,掌握數據的應用,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與競爭力。就像演講中所提到的「不明覺厲」,我們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獨特性來因應全球化的發展,才是避免被AI替代的最佳法則。


企管三丁 范恬薰

這次聽了局長的演講,才了解到原來AI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無所不在並且融入了我們的世界。在這個除了與人競爭的時代,我們還需要和機器人協調,但我認為唯有AI和人類共同合作才能創造出科技價值,人類和機器人是互補的,誰也無法取代誰。

在AI方面,像是人臉辨識,常常PO文標註朋友的話系統會自動去搜尋圖片並且配對哪個人曾經是被標註過的,當然AI也會有錯誤的時候,但這些錯誤可以讓系統可以有好幾次的訓練,形成大數據,並且越來越進步且快速。反之,如果沒有人類的標註或者人類提供的圖片,人工智慧也沒有辦法學習到這些。演算法都是我們每個人疊加起來的經驗,再交給機器運算。機器能在特定演算法下,算得比人類快很多,但演算法本身的創造過程,只有人類辦得到,而人的智慧則是無中生有以及舉一反三,人的可貴在於:在開放系統裡創造。但除了上述所說的之外,現代的機器倫理也是個重要的議題。像是自動駕駛車輛如果發生事故,責任應該要算誰的呢?相信不用說在各國間,光在台灣之間這個問題就會有許多人的意見大不相同。

我認為人工智慧對我們來說雖然很方便且快速,但它比較適合放在「輔助」的地方。有了它我們的生活可以變得更好,但完全信任和交付於這些機器並不會對我們有幫助,畢竟人類皆是有感情的,也不是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事的感受和了解都一樣。所以像是道德倫理方面,本來就沒有對跟錯,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範,如果人工智慧犯錯,卻沒辦法得到法律制裁的話,很容易被人類氾濫的使用。所以我覺得AI並不能當作獨立的單一個體來運作,唯有人類提供的資訊加上人工智慧的過目不忘+運算方式,才能達到真正的價值。


企管三丁  蔡威凱

本次演講出乎意料之外的請到準台北市市長小內閣的準資訊局局長趙式隆先生,也很榮幸能夠知道能從民間深耕後出發,進入到台北市政府為局長的人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及經歷,在演講前也得知趙先生居然是我們部分課程會使用到的Zuvio的創辦人,且還身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助理教授,如今也是洽吧智能公司的新創公司董事長,在諸如此類的身分下具備者大數據、財務金融、資訊科技等相關能力。因此在接替北市長柯文哲後未來台北市在應用科技、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方面會如何的推動,我期望應該能看到不一樣的地方,且能更加的發達、便利,帶動整個大台北地區。

聽完前半段關於AI的演講,基本上都是著墨於AI本身的應用和發展及背景,而老實說這學期的演講基本上都是圍繞著這些作為出發,因此我本身更偏好能將這些原理直接帶到趙先生能如何運用既有的技術如何投入未來的市政中,更甚能聽到他有什麼計畫跟願景。只可惜可能是礙於諸多的因素吧沒能得知,深表遺憾。

而下半部的演講中有提到機器深度學習的重要性,深度學習的運作依賴多層中的神經網路架構、部署在雲端或叢集上的高效能圖形處理器,以及已加上標籤的大量資料,從而達到極高的文字、語音及影像辨識正確性。這一切都能協助您的開發人員打造趨近人類智慧的數位系統,並將訓練模型的時間從數週縮短為數小時

從而加快實現價值的時間。舉例來說,無人駕駛汽車模型可能需要以數千部影片和數百萬個影像進行訓練。如果沒有深度學習,就無法大規模進行這種程度的訓練。隨著資料量不斷增加,且計算容量變得更強大且成本更低,深度學習也變得更加重要,不論是零售業、醫療保健、運輸業、製造業、科技業和其他領域都對深度學習有所投資,就是為了推動創新、獲得商機並不落人後。

趙先生對於大學部的同學的建議確實是很多,而如今身處在這個多舛的時代的我們面對日漸多變的科技時我們更如何積極精進自己,不要忘了科技永遠是不斷進步的,歷史上任何一次技術的升級疊代,都會淘汰一批職業,也會帶來新機遇。當新的技術變革已經「兵臨城下」,人工智慧和智慧型機器人已經準備接手我們工作時,我們只有積極改變自己,讓自我的思維和技能趕上時代的步伐,強迫自己能在時代的洪流下站穩腳步,留下重要的一席之地。


企管三丁  余鎮呈

今天林老師特別邀請趙式隆老師前來演講,他即將上任台北市的資訊局局長,非常榮幸能聽到趙老師的演講,而因為趙老師具有強大的資訊科技背景,還有在開發人工智慧有著豐富的經驗,所以今天的演講主題就是來談AI。

在一開始引用了邱吉爾的名言,機會來自一個好危機。原本安定的生活,可能會讓人們感到安逸而忘記了進步,並認為目前科技的現況已足以帶給生活便利的生活,但直到 2020 年全球疫情大爆發,許多公司,甚至家庭都無法正常的外出工作或是購物,這讓人們瞬間意識到現在的生活科技,無法應用在疫情的生活上,於是促使了科技產業快速進步,發展出因應疫情的新方案,而人們也因為為了生產力,滿足慾望而強迫自己學習或是尋找能維持工作效率,維持生活品質的工具,讓整個世界的資訊科技快速的進步。

像是使用網購的年齡層變得更寬廣,使用的比例更高,然而在其他國家像是中國、美國,網購的比例已來到總消費的 20-30%,但是網購在台灣目前大概只佔10%,這讓我們意識到台灣的生活在應用科技是非常缺乏的,像是依最日常的消費,中國已經普及使用手機的線上支付,而台灣雖也有推出支付軟體,但使用率是非常的低,而軟體使用起來相較於中國支付軟體是不便利的,我自己也幾乎很少使用行動支付。 我認為台灣目前在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還是非常缺乏的,從最基礎的建設交通,像是中國app公司利用大數據蒐集測速照相,路徑規劃與交通賭塞程度,到民生方面特斯拉自動駕駛,網購的圖像辨識,依我在購買淘寶的經驗,只要有想要購買產品的圖片,放到淘寶的圖像辨識,就能找出我想購買的產品,而台灣目前雖已有在進行,但使用率還是非常的低,而且使用的年齡層還是相對偏低,到了50歲以後在科技應用上是非常的低。

所以政府應該去推動人工智慧概念的普及化,雖然我們台灣已有能力在各領域開發出人工智慧應用的產品,但在人民的使用的習慣還是偏好以實體,傳統工業模式進行活動,除了是因為我覺得人工智慧在台灣目前還是無法有效的整合各層面的生活,只能應用在個別的產品上,而通常這些產品價格都比傳統工業產品來的高,降低了消費者的使用意願,而政府應該制定政策方針去對人工智慧的產品進行補助,在教育方面也應該導入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我們可以不用學習怎麼寫程式,但要對人工智慧有基本了解,在當多數人開始使用時,人工智慧才能真正的發揮他的成果,像是趙局長有提到FB以前推出相片標註識別人臉的功能,在一開始標示的很不準確,但直到越來越多人使用後,建立了數據資料庫,辨識的越來越準確,而像是狗狗跟炸雞腿,至今人工智慧還是難以辨識的原因,就是我們很少會去辨識這兩個的區別所以沒有數據可以支持。

聽完今天這個講座,我認為我們遲早一定會進入人工智慧的生活,甚至已經有少部分的人已經融入人工智慧生活,但我們需要去思考如何將人工智慧普及到人們的生活,以及人工智慧如何與人力取得一個良好的平衡,而不能期望人工智慧永遠不要取代我們, 因為有許多人工智慧已經可以替代甚至提升效率的工作,像是自動駕駛可以以後就不用計程車司機,物流自動配送以後也不需要送貨司機,所以我們必須去思考並發展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工作,才能讓自己不會被科技淘汰。


企管三丁 陳豐彬

其實在聽這次的演講之前,不管是AI的課程還是演講我其實都聽過很多遍了,因為AI的崛起無疑是對現在的生活、工作環境一個很大的挑戰,你不可能對一個這麼重要的事情不了解。不過在聽了演講後還是有一些收穫,我特別喜歡趙局長提到的無中生有、舉一反三,我常常在想人類在AI的時代下,到底還剩下哪些價值?要比計算人類的能力太渺小了,要比執行速度與效率人類也輸一大截,但是無中生有、舉一反三呢?如果世界上沒有車子,那自動駕駛系統就不會存在;如果世界上沒有圍棋,那alphago、絕對也不會存在。沒錯,就只有人類能做到「發明」,這就是人類的價值所在!所以未來將會是人類和機器共同合作的世界。

AI能有今日的成功歸因於深度學習,早在二三十年人機大戰就已經有了,但那時連業餘棋士都能輕鬆打敗電腦,直到深度學習的出現,透過輸入職業高手的棋局且無時無刻模擬對弈,從中修正與學習,現在的計算能力已經跟人不是一個級別,而且步步都非常精準、不會出錯。人臉辨識系統也是透過深度學習才有現在的表現,雖然機器並不擅長辨識人臉,但只要透過大量的練習終究能夠做到,或許這也是我們可以向機器學習的一點,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勤能補拙、熟能生巧,機器的深度學習完美地印證了一切,有時候並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總為自己找藉口、不想努力,雖然大量的練習與學習可能很辛苦,但沒有付出努力就不會有成功。

雖然我是企管系的,完全不懂開發AI的技術、也不會很難的程式設計,但我相信這不代表我就不能從事AI相關的工作,資訊科技的應用管理產業也會隨著AI的興起而蓬勃發展,未來終歸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隨時做好適應環境的能力,無疑是面對科技快速進步人人必備的能力之一。


企管三丁  黃筱筑

雖然在課程中已經有些微認識了深度學習,但在這場演講中讓我更加理解深度學習的應用。趙局長有提到了圖像辨識,我之前在其他課程中也有見識過電腦圖像辨認的實力,我覺得真的是蠻厲害的,但這技術也是先要訓練電腦,所以我覺得趙局長所舉的例子很好:帶小孩去動物園認識斑馬時,父母會告訴小朋友斑馬是有黑白條紋的,所以孩子就會認為只要有黑白條紋的動物都是斑馬。然而這個例子也間接說到電腦的圖像辨識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這麼完美(例如:將橘貓辨認為焦糖冰淇淋),後面也提到了圖像辨識出現了對非白人臉孔的隱式偏見。

趙局長提及到人工智慧只發揮了人類的左腦,但也說到了一個案例,是有選手利用AI贏得了一場美術比賽,當時聽到的時候我覺得AI真的很厲害,因為已經進階發展到打幾個關鍵字就能夠完成一幅畫,而且還能被選為第一名。過去我和趙局長的想法一樣:AI比較沒辦法發揮我們的右腦(藝術方面),但聽完之後就有點開始害怕了,可是我覺得AI在這方面應該是會有極限,畢竟人工智慧中的深度學習是被訓練出來的。

後面,趙局長與我們分享了在這充滿競爭力的時代下應該要講清楚的兩件事情:「君子不器」以及「大器若缺」。趙局長說到AI最重要的議題不是技術,是機器倫理,我覺得這段話很有道理,雖然我們害怕工作為來會被AI所取代,但在之前的課程中老師也有說到AI的出現也創造了很多新職業,所以我們應該要著重在倫理上,若沒有了倫理,這社會不就會沒有了倫理道德,且可能真的會被機器人給控制;後面也說到「真正的挑戰都不是技術難度,而是對領域知識了解不足」、「產業早已不缺好解法,真正欠缺的是好問題」,當時我聽到的時候是有些微的不理解,因為有新問題的到來,就要趕快找出解決方案嗎?但我後來自己思考過後,才了解到原來是因為AI可能已經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問題了,反而缺少真正的好問題。

最後,趙局長說到如何維持自身的競爭力:「自學一樣東西」,我覺在自學的過程中,真的能找到屬於自己學習的方法,像是我在學習他國語言的時候,真的是靠著多看戲劇或是聽音樂,進而對這語言產生敏感;「認識這個世界」,雖然我自己還沒有去實習過,但我知道學校真的是自己能夠練習講話的機會,因為到了實務界,可能當我們犯錯的時候就不會像在學校一樣了;「正視中國的崛起」,中國的力量確實是不能夠小覷,但有時候我們也不能夠將自己的一些思想,就不去面對這時代即將來臨的環境,所以我覺得趙局長說我們可以找機會去中國某一個地方去看看是很好的,而且這樣也能夠讓自己的眼界能夠更加寬廣;「學好英文」,確實,英文只是一種溝通工具而已,但有時候我在學習英文的過程中又會覺得英文就是考試科目之一,所以我自己認為我應該要改變自己的想法才行。

感謝趙局長的演講讓我受益良多,在這場演講中除了讓我對於深度學習更加認識之外,也讓我學習到很多未來我所應該要具備的能力。


企管三丁  井上楓

聽完講座後,我了解到AI(人工智能)正在應用於各個領域的服務和產品中。例如用於手機搜索功能的「語音識別系統」,我個人熟悉的人工智能具有智慧的能力。AI可以執行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推理/預測和機器控制,然後通過充分利用這些功能,我們還可以減少人類的工作量、成本和時間。舉個例子來說,在不動產行業中,他們導入了一種身份驗證系統,該系統在解鎖公寓時和在接收投遞箱的包裹時,使用臉部識別來提高居民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在服務業,餐飲業方面,在管理人員分配和輪班表時,需要綜合考慮雇用類型、工作時間和工資等人工成本之類的各種因素來確定最佳組合。但是,單靠人工去思考判斷這些東西,需要具備從海量因素中綜合判斷的能力,因此時間上的效率就有問題。不過通過利用 AI,他們成功地在保持一定精度的同時自動創建最佳佈置人員分配和班次。也通過將過去依賴人工的部分自動化,他們能夠減少各種成本,例如工作所需的時間和人員費用。

總而言之,通過將分析到數據優化的一切委託給AI,他們成功地縮短了工作時間並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由於少子老齡化導致司機老齡化,以及主要消費行為轉向線上,物流行業面臨嚴重的人手短缺。因此,人工智能可以計算出最佳配送路線並管理倉庫管理系統以高效地配送包裹。小時候看著哆啦A夢,一直在想哆啦A夢什麼時候才會真正出現。還沒有在世界上投入實際使用。卻像哆啦A夢這樣可以自己思考的機器人被稱為「AGI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實際世界上還沒有實際使用的例子。

不過我覺得AI作為人類不擅長任務的助手,作為改善困境的存在,未來將繼續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反復學習提高判斷和處理的準確性,而未來有很多可能性。通過人類讓機器學習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判斷自己應該學習什麼的「深度學習」,可以實現更高的性能。取決於我們將來如何使用它,將能夠開發出以前無法實現的產品和服務。這樣事業就會發展,也會更豐富我們的生活。人類和AI通過巧妙地分工,在各自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未來很有可能實現新事物。我很期待將來的生活,也想繼續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


企管三丁 何津瑤

趙式隆臺北市資訊局局長講題是AI時代跨域競爭力布局與提升,近年人工智慧發展快速,不少人會擔心,未來將會被機器取代。但局長提到機器人能做的還是有限,培養快速適應的能力和拓展世界觀,還有加強英文表達能力,做機器沒有辦法取代的事情,是免於被AI取代的關鍵。

演講一開始,趙式隆介紹人工智慧的沿革過程。並且指出科技的發展,會有關鍵技術,改變人類社會。譬如,早期的蒸氣技術,20世紀的電腦時代,之後的網路科技,到行動、雲端計算,到如今的AI技術,會改變整個社會發展。

趙式隆局長以考駕照例子解釋AI技術。許多剛考完駕照的人其實不一定能上路,因為在駕訓班內訓練時車裡往往會有些小標示,實際上路卻截然不同。AI的價值正如老練的駕駛者一樣,人類把經驗輸入給機器,機器可以透過大量重覆學習,增進正確率。這就像人類藉由經驗增加智慧。例如像AlphaGo,可以不眠不休地學習各種棋譜,最後贏過人類棋王。

最後局長提及人工智慧能夠取代人類進行重複性高、高度依賴記憶與穩定度的事。而人類的不完美卻正是我們贏過機器的契機,就像古代詩人飲酒作詩時,酒興大發,看似不理智,卻往往能創造出美妙詞賦。

台灣過去二十年來製造業產業的外移,延續了代工利基,也延遲了科技創新。人工智慧是一個未來重要關鍵技術, 也可能是未來十年、二十年唯一的轉型契機,是能為台灣產業徹底脫胎換骨,爭取全球競爭力的工具。

人工智慧是目前科技創新的未來。在未來,或許人機協作隨處可見。人類面對嶄新時代需要適應期,只有用開放的心 態,創造性地迎接人工智慧與人類協同的新世界。在未來日子,期盼能深度學習技術,參與新時代,與人工智慧共生共存,讓人工智慧為人類提升生活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