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後臺商何去何從?
企管碩專一 戴文軒
近期兩岸間非常熱門的話題,可以說是剛閉幕沒多久的中國「二十大」會議了,其實在尚未修林教授這門課程之前,我個人對於中國「二十大」會議其實是完全沒有在關注的,這次「二十大」會議期間是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因此在林教授在10月22日的課堂一開始時問同學們:「大家知道今天是甚麼日子嗎?」我還是真的原本沒有想到,而那天剛好是中共「二十大」會議的最後一天會議,也是公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名單,及對於中國共產黨章進行修改的重要日子。
林教授還特別邀請華信統領企管總經理袁明仁先生來針對「中共「二十大」後台商何去何從?」做專題講座,貼近時事的用業界人士的角度來分析和講解,除了從學校學理性的學習外,也結合了業界專家們的實務分享,讓我們課程學習更豐富及全面。袁明仁先生的專題講座內容也非常精彩,除了探討「二十大」後台商的未來動向外,對於「二十大」所提出了一些重大議題如「共同富裕的機制」、「中國標準2035」及「加速產業綠色轉型」等都有在講座中介紹。
經由袁明仁先生介紹「二十大」未來可能的經濟動向後,可看出許多台商將直接面臨哪些抉擇與挑戰,觀看現今世界其他國家對於疫情已選擇開放,大陸仍堅定不移地貫徹「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的防疫政策,就可知道疫情防控下經濟發展恐將持續低迷,動不動就全城封鎖,商品、原料不得流通影響交期的日子也將持續;逐步實踐「去美元化」就表示中美對抗將持續,與西方脫鉤的大方向已定,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也持續升級,表面拚先進製程和研發能力,實際上拚的是核心價值的底線;「強化自主供應鏈」即強化產業自主性,培養紅色供應鏈,台商恐被民企取代,及關鍵零組件減少對進口的依賴,恐影響對台灣的出口順差。
從袁明仁先生的演講中可觀察出,中國官方執行政策的強硬手腕,說到就一定會做到,因此在此大環境之下,大陸台商應有危機意識,不改變就如「溫水煮青蛙」,台商應在其中找出自己新的定位,例如:加入成為配套的紅色供應鏈或是考慮企業「升級轉型」,轉移產業、就地轉內需,或轉地區如退場轉回台灣,轉變是困難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或許它是轉變經營模式的好時機。
如前面說加入成為配套的紅色供應鏈,也要考慮其風險性,中國政策可能朝令夕變,可考慮生產基地分散化,也布局非紅色供應鏈區域,如越南、印度等國家,分散企業營運風險;轉內需就要考慮在「防疫清零政策」的持續下,大規模的封城管控造成內需市場低迷,因此供應鏈、原物料來源的替代性及合約交期等營運問題就要多加考慮。轉地區如進入有人口、土地等紅利東協新興市場,也要考量赴不熟悉的地區投資風險難以評估,及開拓新的海外市場的難度。
由於經營的產業不同、企業規模不同、投資地區不同,企業所做的選擇也會有不同。一定要執行轉型嗎?並沒有標準答案,就像林震岩教授在課程中曾說過,很多時候答案都是「不一定」,但我覺得至少可以從這次「二十大」的重點政策中,有警覺性的先行布局,找出企業新的地位,因應未來可能的挑戰,才是現今台商最重要的課題。
企管碩專一 李嘉菁
今天藉由袁總經理的分享,人人都有自己看好看壞大陸的觀點,每件事都有不同的論點,所以各有巧妙的思考出發點。如中國的清零政策在二十大選後的還是持有封閉的態度,到底是要選擇回歸經濟還是繼續清零? 反觀台灣從4月的疫情高峰至11月已半開放的隔離政策,或許讓人民與病毒共存,用相對科技的防疫體系與疫苗政策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此刻,先來談談學生聽完後認為「最有感」的二十大後的經濟政策與新思維。
1.共同富裕:不論從實際面與精神面都是共產制度下的神聖思維,在資本市場下的國家,不太可能達到,甚至理解。但可使貧富差距不大,人人都有房子(以目前的高房價在台灣很難實現),都是小康社會的目標如同像是仙境般。
2.推動供銷社、公共食堂? 這部分來說,以我個人很難接受,規範我吃飯與採購的環境與時間,如同規範我的活動與社交能力。就台灣到處有美食,到處有夜市,還有自由的外送模式,真的是種壓力,也是限定我的思想與行動,在台灣自由殿堂下,是很苛刻的。
3.中國標準2035推動:這是非常厲害的想法,就資本國家的管理高層來說,就沒有如此的領悟。在2021-2022年美國的制衡下,中國大陸發現在科技化的產業上必需掌控,在制度標準化必需是由中國大陸來制定,致使其他美歐必須配合。就人口數與資源性相對高的中國大陸來說,其他國家若要以經濟立足,就必須將產品賣到中國,但能不能生產、販賣、流通都要以中國同意為主,包含資訊科技上轉換都在說明中國大陸勢在必行。
經濟指標不以GDP論英雄? 套句話說…真牛B! GDP指標如何計算、如何評價,都可以個自論述,真很顛覆很多經濟學者的思想。
以上學生認為從民生必需、工作生活支配權、與經濟金融、資訊分享來說,都開始嚴加管理並且制定條款,不放任各國的資本企業隨意在中國大陸中有利可圖,未來目標是挑戰世界霸主。而台商未來營運處境更加艱鉅,設備帶不走、資金無法自由轉入轉出靈活運用、人情不再法理上又更為嚴苛,是很難運作得。若是選擇回流台灣,是否已無新的契機? 產品生命週期是否可以延續創新,甚至跨足4.0工業產業,都是行行學問,個個難關。若到移資至歐美各國,營運成本高漲、高額稅法、人才不延續性,致營利減損,更無法生存。另則,若將企業賣給中國大陸,不論是以獨資、合資等共同經營的方式進行轉型,或許也是能走出另一條路。
而未來還有「雙碳」的挑戰,歐美各國皆以此方向進行中,致使產品的改變甚至人力、資本上需更大的投入,但危機/轉機一線之隔,若能將新商機、新產品有效使減碳、甚至到擁有碳權的國喊話權,又是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真的需要審慎思考。面對全球環境的變遷、能源的稀少與不斷的尋求新能源,它可使國家企業經濟嚴重退步,亦可在其國家因發現源源不絕的商機與武器開進而開發出另一種新產業,站穩世界的腳步。
而我認為台灣目前面臨到的危機,是以「少子化」來看,已升級到國防安全問題。致使台灣失去了自有的人才,再加上外國人才不易留住,又何來下一個「護國神山」。我們應該要從教育體系更快速有效的找出年輕學子們的「天賦能力」,加上專業知識的擴充,將其有效的分配在各個層階。當然如何鼓勵生育一定是「重點中的重點」,由政應合理性的提供以基本工資的1.2倍來補貼生育,直至育兒至6歲,再依生育數提高工資補貼,並保有6年後的工作權職務。甚至給長期工作無法定時休息的工程師,媒合相對在社會上同價值觀的異性,使其能夠成家、生育,享受美滿的人生。
而企業的部分,政府應將其區分為公部門(老師、醫生、律師、農民),為此可以充分的享有健康與生活的權利。私門部劃分為不可取代的、技術門檻高、相對獨特、民生物資等企業等級,有效給予資源(例如電力、稅額、人力供給等)。台灣境內企業研發創新與生產能力提升,會更加快速的到海外擴廠,讓每個地方都有台灣各種的「護國神山」。台灣才更有立足之地。
最後,經由這三年的疫情深刻的體悟出不單單是半導體產業重要,歷歷在目的說明「生技產業的不可替代性與重要性」。各個國家在疫情病毒嚴峻時,病毒的擴散導致人心的不安全、經濟的下降、健康的危害都可能使其國家瞬間瓦解。誰能第一時間控制疫情,誰就是真正的贏家。研發疫苗的速度,致使各國以較高的價格爭相購買,研發速度亦使經濟能加快成長,人民也能相對快速的回到崗位上。近幾年,台灣已從代工的身份,慢慢走向研發創新的角色,唯有努力、不驕傲才能更發展出價值,造就台灣之光。
企管碩專一 沈志隆
在這次袁總經理演講中了解到中國二十大之後台商面臨的挑戰和走向,二十大後中小企業可能會面臨完全撤出大陸市場的抉擇,大陸中小企業台商可能轉向新南向國家市場,大陸的大型台商企業可能要開啟東遷市場-美國,台商要在地生產直銷美國,二十大後的中國二大國家主軸方向要發展共同富裕和中國標準。
中國標準2035年要完成這個目標,一流做標準、二流做品牌,大陸從世界工廠中國製造轉變到中國市場中國創造,再進一步轉變到中國標準的遠大方向,因而國家可掌握網路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大陸也有野心要統整世界市場建立完整的全球供應鏈。
中國在二十大後開始整頓國內的企業,採國進民退和公私合營的方式,來整合並收編大陸國內的台商和外資企業,建立中國式的現代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目前中國二十大後的5大政策:(1)清零政策、(2)經濟指標、(3)去美元化,推動數位人民幣、(4)強化自主供應鏈、(5)中國標準2035,中國未來完成這5大政策要換檔超車,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這次的演講中了解到大陸的野心和台商面臨的艱難挑戰,不管是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者面臨重大的抉擇與挑戰,大陸台商要成為當地企業配套供應鏈還是就地轉型經營大陸內需市場,還是要西進、南向或東遷都是一個挑戰,也是大陸台商近期要面對的重大改變,大陸當局在二十大後打著共同富裕和環保碳排放政策,讓不少大陸台商面對不得不轉型的抉擇,這是大陸台商企業每30年輪迴的宿命,但危機就是轉機,台商就是企業總會在危機的關頭找到新的商機和新的市場,台商一定能快速調整步伐重新再出發,不管外在環境多麼的惡劣,我相信以台商企業的能力一定會克服萬難,找到新的藍海市場,建立新的產業供應鏈。
企管碩專一 謝在賢
11月5日下午的課程是邀請台商專家顧問袁明仁總經理蒞校演講,演講前特別上網查了一下袁明仁總經理的相關資料,包含袁總的經歷有現任華信國際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 陸委會台商張老師、桃園縣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專任講師、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委會台商張老師、海基會台商財經法律顧問、全國工業總會 兩岸大陸經貿諮詢顧問、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大陸事務諮詢顧問、全國商業總會兩岸經貿關係委員會委員,曾任泰豐輪胎設計工程師、裕隆汽車工程中心設計工程師、羅技電子IE工程師及主任、台育企管顧問師、中華民國電機電子環境發展協會顧問師、中國生產力中心外聘顧問師,且自1991年開始赴大陸輔導台商,十五年來,輔導大陸各地台商兩百多家,累積了豐富的大陸實戰經驗。
具備MBA(台科大)、工業工程(中原)及機械(聖約翰)三大專業背景,擁有十二年豐富的電子、汽車、資訊等行業的產業實務經驗,十五年的顧問經驗。所以袁總開宗明義即鼓勵我們要勇於挑戰,只有一個技能是不夠用的,要成為跨領域複合式的人才,演講開始的這句話及深刻的震撼著我,因我們公司也是鼓勵調派海外,而我也有輪調到其他單位或地區的機會,聽完袁總的鼓勵與說明,讓我增加些勇於挑戰的勇氣。
此次的演講主題是【中共二十大後臺商何去何從】每三十年輪迴的宿命:西進、南向、東遷,袁總準備了相當豐富的簡報資料,講座大綱分別有二十大後政經發展路線篇、臺商產業與企業影響篇、臺商抉擇與挑戰篇、臺商建構供應鏈韌性篇、臺商東遷篇、共同富裕篇、中國標準2035篇、中國大陸網路安全篇、中國大陸個人訊息保護篇、中國大陸ESG篇、臺商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篇、臺商企業創新營運模式篇、中國大陸可能的商機篇共十三篇,每一篇又以詼諧有趣、淺顯易懂的敘述去探討各篇主題,並延伸詳細的說明各個狀況,使聽眾很快的能瞭解其中的狀況,例如中國大陸為何還不攻打臺灣?袁總即反問著說:他們準備好了嗎?或其他國家為什麼會願意協助?當然除了重要的半導體晶片外,還有就是我們的重要戰略位置,因我們也是世界上與中國大陸唯二有完整供應鏈的國家。
最後將近三個小時的演講,在歡笑中時間咻一下過得很快就結束了,非常感謝林教授的安排,讓我們有機會聽到這麼豐富又專業的演講,這些經驗談在現實工作環境中真的沒什麼機會能夠聽到,即使我們公司有子公司在大陸,以往我們只能透過消息知道公司進行大陸相關事宜,例如杭州華春化纖染織有限公司清算作業及程序,現在則是透過課程更能瞭解營運中可能面臨的的相關困境,另公司為滿足杭州二廠客戶的需求,目前亦透過越南及台灣生產線來供應,另揚州新廠新建計畫也在進行中。
企管碩專一 葉秉昌
本次課程講者袁明仁先生是華信統領企管總經理,今日他分享的專題為【中共「二十大」後臺商何去何從?每30年輪迴的宿命:臺商西進、南向、東遷】,自1991年開始赴大陸輔導各地台商累積了豐富的實戰經驗。目前擔任陸委會台商張老師、海基會台商財經法律顧問、台灣三大工商團體電電公會、全國工業總會及全國商業總會的大陸事務顧問。具備MBA(台科大)、工業工程(中原)及機械(聖約翰)三大專業背景。
中國大陸面臨的五大經濟問題:推動共同富裕及經濟體制(國進民退)轉向、重視實體經濟,壓制虛擬經濟、房地產行業普遍業績不佳,導致地方政府財政艱困、疫情爆發及清零政策,導致經濟不如預期、中美對抗全面升級,美國科技封鎖升級。中共「二十大」後可能的經濟動向:清零政策、經濟指標、逐步實踐去美元化、強化自主供應鏈、中國標準2035。講者推測,中國動態清零放寬的時間點,可能於明年三月後,且採取逐步放鬆。這兩年來藉由疫情的名義對民間管制,相當於模擬在戰爭時期對人民維穩軍管,從中國人民的反應來看管制相當成功,一般人民只能順從管制。
中共「二十大」後可能的政經發展路線: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東升西降」、制度自信、「中國治理模式」、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球規則的主導者、制定者(rule mker)。已經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完成脫貧攻堅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十大」後大陸台商何去何從?1.成為當地企業配套紅色供應鏈。2.就地轉型,經營中國大陸內需市場3.轉移到東南亞、印度、美國,供應非紅色供應鏈4.臺商回台投資,中小企業退場完全撤出大陸。5.西進南向東遷(西進:1990年代,南向:2008起,東遷:2022年)。 台商因應「ESG」的創新營運模式:碳盤查、碳交易、碳足跡、碳中和、碳核查、碳批露。臺商企業如何實現向綠色節能商機轉型:能源轉型、節能減排、綠色產業、綠色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環境治理、循環經濟。
「二十大」人事佈局結果廣告說明一切:
愛迪達(Adidas) 沒有什麼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
李寧(Lining) 一切皆有可能Everything is possible。
匹克(Peak) 我能,無限可能I CAN PLAY。
企管碩專一 朱凱萱
因本身工作屬性為物流業,工作領域的關係,自己很少有機會可以接觸台商或大陸端客戶,在還未接觸此課堂前,對於大陸與兩岸關係僅透過新聞、社群媒體瞭解初步現況,而上了此課程後開始漸漸瞭解了兩岸關係和台商現況外,也開始去注意今年十月的中共「二十大」。
自烏、俄戰爭開打以後,許多國家也預言我們將是下一個烏克蘭。打或不打、選邊站,目前都還是未知無解的答案,沒人任何人可以給予肯定的答案,且在「二十大」後,習近平統一台灣的目標始終沒有改變,因為從中共歷屆領導人毛澤東開始到現在習近平當家,統一話題總不斷,且台灣得到愈來愈強的國際支持時、台海軍事對峙又不斷升溫之際,習近平會繼續在重新談五年前講的「兩岸一家親」還是直接進一步升高武力犯台的威脅?相信就如同今天袁總經理經理分析的中共共產黨準備好以下三點就可能隨時拿下台灣,第一-中共共產黨準備好了嗎?(確定可行動 一舉拿下台灣) ,第二-台灣準備好了嗎(台灣內部分裂問題是否有自覺) ,第三-美國、日本、韓國…等等,如何對面對台灣議題和關注(優勢-半導體和戰略位置、供應鏈) ,如果習近平能在當家任內時期統一台灣,相信中共老百姓對他的豐功偉業和執政更將是信服,果然是「偉大領袖」或「人民領袖」,連任時間我想更是無限期。
「二十大」後的清零政策相信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因為即使短期內改變,消息發布也是被中共所控制,以前總覺得中共掃碼和支付方式很便利,一支手機在手便利無窮,但今天講師的分析講解後,才慢慢思考共產黨的思維,雖名義都是以安全為優先考量,但利用疫情關係,控制老百姓為戰爭做演練,錢從手機看的到用的到,但官方控制的情況下想使用都沒辦法,讓人民只有「服從」兩個字。而共同富裕-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名義上以規範、道德、呼籲企業家將更多財產捐贈給社會,縮小區域、城鄉、收入差距,但實質上以何種方式達成共同富裕政策,見仁見智,但對於貧困落後和偏遠地方還是有實質的幫助,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的鋪設和開發、當地的建設,也確實改變了老百姓目前生活的窘境和不便利,雖未達到中共所說的小康社會,但卻也是邁進改善生活的一小步。
「二十大」後台商面臨的處境和大陸雙循環戰略影響下,從過去的左右逢源躺著賺錢財源滾滾,到現在的左右為難(去美去中、內銷外銷…等等問題),許多中小企業都已無法支撐選擇退場,而大企業要如何抉擇與挑戰生存下去,是台商首當其衝的課題,如何建構供應鏈韌性(反應性、復原性、穩健性、冗餘性、機敏性)和打造韌性的六個構面(物料供應多元化、產品開發線上溝通確認及時化、生產地方分散或在地化和區域化、供應鏈短鏈化、生產調度敏捷和彈性化、物流管道多元化)都是台商需全方位思考和調整改變的,而無論東遷西進或者南向,每三十年台商輪迴的宿命還是不變,遷移遷移再遷移,如何調整或轉型和轉移地方投資都是困難的抉擇,都是所要面臨的問題和成功與失敗的關鍵點。
而中國大陸去年為社會公共安全為前提,提倡的數據安全法,雖影響台商企業跨國經營數據的使用上不便與因跨境傳輸需審核再審核或需簽許多保證相關條約和生活工作守則需重新調整(個人信息保護法),但此條法規卻足以讓我們知道大陸的重視程度相較台灣較不重視,本意是基於好的出發為前提,雖對許多產業有影響到(例如:大健康產業、網路營運者、互聯網…等等),但因施行才一年多,好壞我們也可繼續觀察下去,也或許有值得我們借鏡學習改善的地方,讓台灣在網路或個資方面可以更是安全無虞的。
今天課堂上袁總經理的演講,讓我更了解中共「二十大」,但除課堂知識的獲得外,袁總經理一開頭所說的-複合性人才和跨領域和技能學習(勿侷限所學)人才/企業如何轉型和電商也讓我開始思考,雖本身自己非本科系,工作也非和學校科系有相關,有些相關專有名詞可能瞭解不多,但是能學習不同領域的新事物,且一些有關課堂上的相關題目,自己也會開始注意和看相關內容,雖無法馬上運用在工作上,但期許未來的一天能將在校所學可以和其他人侃侃而談、學以致用在生活或工作上。
企管碩專一 施明龍
今天聽完袁明仁總經理的專題演講,對於總經理所分析的中共政局的政策推動變化之快,感觸良多。另一方面對於中共人民由上到下對台灣問題的解決方案認知,與一直身在台灣所接受到的認知,有明顯的差異,不論正確與否,對我來說都只有震驚。
我服務於新光合纖,公司於1998年於大陸亦有設廠。廠區坐落在杭州華春,華春廠區的建廠資訊,一直有前輩們傳述著。但於2019年時,接獲通知,要求配合中國杭州錢塘新區管理委員會搬遷政策,限定時間搬遷。大陸廠區隨即於2019年中旬停止營運,2020年1月份人員回台及設備搬遷皆完成。公司感受到中共給予的時效之急迫,壓力之大,由此可知。
但危機也是轉機,長官們常常自我調侃,還好於2020年1月份遷出大陸,2020年2月份武漢疫情爆發,大陸各地輪流封控、清零政策。造成人民不安,經濟活動停滯等問題,慶幸未身歷其境,還可全身而退。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大陸政策的多變,常常令人無所適從,但也只能順應而行。
第二點令我感到驚訝的是,關於袁總經理所提出的「五做」,用來分析習近平攻打台灣的可能性及機率大小。敢做、想做、能做、該做、可做。袁總的論點是中共單局對於攻打台灣的態度是--敢做、想做、該做、可做,目前只缺一點—能不能做。能不能做取決於中共單局有沒有實力,能否於短時間即取下台灣,待其實力完備後就會執行攻打台灣(各種形式)。而且大陸人民對攻打台灣是有共識的,不是只是當權者的政治目標,這是我以前所未了解的。試想,目前的烏俄戰事時間久,或許是因為俄羅斯內部人民對攻擊烏克蘭並未全面支持。如果所有俄羅斯人民及政府皆認為攻擊烏克蘭是正確的,或許烏俄戰爭可以結束,台灣應該可以以此為借鏡。
袁總經理在中共「二十大」後可能的政經發展路線中提到—全球規則的主導者、制定者。將中國大陸由「中國製造」、「中國創造」,走向「中國標準」。在極權國家,制定各項一致的中國標準,政策推動一定能夠確實。對大陸有需求的就必須遵守。
8月份時美國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台海之間關係緊張。當時所有台灣出口到大陸的貨物,皆須標示產地為Taiwan China,否則貨物無法進口大陸,但是如標示China,貨物則無法出口。這應該也是「中國標準」的一種。這其間有需要辦理進出口大陸業務的人員應該是左右為難吧。自己在聽完袁總經理的專題演講後,對大陸的看否有有一種不同的認知,對於以後跟大陸客戶處理事情時應該會有不同的方式。受益良多。
企管碩專一 朱倪瑤
「十四五規劃」與「二十大」中共未來五年的國家規劃與政經的人事佈局全球矚目,身處於大陸的外商更是嚴正以待。對於台商更是如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宣示的-「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統一」二岸關係是否繼續能維持和平?雖然台灣有先天上戰略位置以及後天半導體、及完整配套供應鏈的優勢,這些優勢世界各國看的見,中國當然也看得見,中國想拿下台灣,當然世界各國也會有所忌憚。有些先天上的優勢(如:戰略位置)或許短期內仍有其優勢功效,但後天上人為的優勢(如:科技、供應鏈)真的換了一群領導,優勢未必仍在。香港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英國殖民時期,香港從漁村升級成為東方明珠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但反送中後,香港的自由貿易區與獨立關稅被取消,國際金融中心也漸由新加坡取而代之。
中共二十大後,各方看大陸的經濟前景是好?還是看壞?過去二年的新冠肺炎,大陸的持續清零政策及中美貿易戰爭的開打,使得大陸的經濟活動受到嚴重的傷害,外商爆發嚴重出走潮。不論是內銷或外銷都面臨了問題,外銷的台商面臨資金與庫存的積壓、訂單的下滑;而內銷的台商則因為清零政策造成不確定性致使人民所得降低、消費力下滑,營運成本提高;而高科技產業的台商則面臨美國科技的封鎖、供應鏈選邊站、供應鏈的安全。早年台商到大陸經商是左右逢源,勞動工資便宜且當地政府歡迎;而今日的台商已是左右為難,大陸基本工資調漲,環保法規及政策因素,當初前往大陸投資的優點均面臨挑戰;想將資金、設備遷走或撤出大陸也是一個大問題,且台灣目前也面臨嚴重缺工的問題,進退之間真的二難,能出走大陸的台商基本上真的不論是在財務上、人脈上的斡旋能力有一定的資本,許多中小企業只能苦撐或者資金、設備都不要了直接認賠出場。
俄烏戰爭的持續,德國的天然資源必須仰賴中國的能源,中美貿易的開戰,美國對中國晶片的科技制裁,中國的「去美化」、「東升西降」也許會從歐洲找到突破口來予之抗衡甚至予以反擊,並建立「中國式標準」來主導、制定國際規範。
目前中國的持續清零政策,是藉由「安全」為口號,願意損失一些經濟成長、活力、繁榮和財富,來換取政局的穩定和全面性監控人民。中國政府在資訊流通或監管方面非常的全面及徹底,各項隱私包括人民的健康、財務、個人行動、居住所在地…等國家均能監控得到,但不予許民間機構對於個人資訊能有所掌握或使用,並明訂法律來予以規範。企業在經營時,關於個人資訊的使用要特別注意,使用範圍、員工手冊都要明訂清楚,並予以書面告知並簽名同意。從中國之前喊出的「光盤行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中國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後,以及現在後疫情時期所推出「供銷社」及「人民食堂」可以看出中國內部經濟體系及糧食短缺所潛在的背後問題。
在失去經濟成長後,大陸則推動「雙循環」、「共同富裕」、「國進民退」等政策。從最基本的人民工資調漲、鼓勵青年回農村創業、發展鄉村農村現代化、到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以及財富積累機制,希望能縮短沿海與內陸的城鄉差距,而第三次分配則是用道德輿論和呼籲來讓大企業、富豪必須將利潤、資產為國、為黨做一定的奉獻。在大陸經商的企業家則需做慈善將利潤盈餘捐獻給國家。企業家做慈善事業時必須讓員工、居民、人民、政府看得到、感受的得到企業家不僅帶來地方上的富裕、繁榮,而且為著國家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做出貢獻,實現「有魚大家吃」的共同富裕。
企管碩專一 洪青榆
透過這次的演講瞭解到,習近平主席第三期連任後,中共二十大落幕,對台灣人來說最直接受大家關切的會不會產生戰爭這問題,透過講師的分析瞭 解,很難在短期間發生戰,這只是其中的一小環,隨著習近平第三任期到來, 強力推行國內循環,擴大內需,但目前中國大陸的疫情重創、經清零政策也造成經濟上的消弭,注意看看新聞和網路上的訊息,除了眾多中小企業支撐的很辛苦,更廣泛的造成民怨,這將會帶來社會上的動盪和不安,更別說台商在此時,更不敢冒然轉至中國大陸;二十大後推動的共同富裕、公私合營、共同食堂, 感覺是運用政策強制均富,讓金字塔頂端的人強制減弱一塊,當然,在政策上一定有好有壞,或許能讓更多人脫貧、建立小康社會。
現在中美角力戰中,美國政府也有意圖控制中國大陸在科技業的發展,祭 出晶片禁令,在外交上也產生很大的挑戰,至於對台灣將會在半導體上受到影 響,這也會是台灣在經濟上的一大功課。大陸雙循環戰略對台商的影響,覺得是一個隱憂,中國大陸如果邁向自主,減少對台灣的零組件進口,又逢中美科技脫鉤,對台商ICT走向要做好策略因應;其中有提到中國大陸很鼓勵學生讀技職,培養專業技術,以精進各產業的專業人才,回想過去台灣也很提倡技術學院,在工業技術上有專職的教育及輔導實習,創造出很多人才。
二十大後,台商的何去何從呢?!
1.成為中國大陸的紅色供應鏈,成為中國大陸電子上下游與周邊產業,跟著一帶一路發展計劃,但如果沒有跟台灣的電子業連結,感覺只是被中國大陸吸收了,對台灣本身變成一大隱憂。
2.就地轉型,經營中國大陸內地市場,但要和台灣的產業做結合才有機會帶動台灣經濟,不然也只是幫助中國大陸內銷而以。
3.轉移到東南亞、印度、美國,供應非紅色供應鏈,這部份希望台灣政府能更有效推動及提供台商更完整的配套政策,才不至像「新南向政策」那樣成效不顯著。
4.台商回台投資,中小企業退場完全撤出中國大陸。這部份個人覺得很難,因為必竟大陸市場還是比較大,台灣的內需有限,要做到更高質感的產業,然後外銷全世界,還是會擔心中國大陸打壓,無法很自由的將產業、貿易擴展出去。
5.西進、南向、東遷,這部份政府推動中,文化、氣候、地理…等因素,可能還是需要一些時間推動和台灣的企業一起啟動,才有成效出現。
ESG 經營模式,讓台商永續經營,這應該也是疫情後包含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等現象,人們開始思考的問題,如何與自然環境共存。這部份也是在二十大後,主要推動的政策,生態經濟體系商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商機、應對氣候變化商機、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商機、綠色低碳發展的商機、清潔能源的商機、可再生能源的商機,朝這方向尋找商機,覺得這些商機都和世界推動理念有很大的關連,或許在這些商機中,不只是可以在中國大陸創造永續商業模式,在世界個地都能推動創新經營。
最後講師下的三個廣告詞的結論:愛迪達Adidas–沒有什麼不可能、李寧Lining–一切皆有可能、匹克Peak–我能,無限可能。未來的世界,真的無限可能,唯有順應一切的世界變化,創新、改革、科 技、潮流、永續,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企管碩專一 許家祥
這次的課程非常有趣,老師邀請到華信統領企業管理諮詢顧問袁明仁總經理來到學校幫我們講解有關「大陸二十大後政經發展及台商該如何抉擇」,其實現在因為疫情及美中政治角力的發展,許多台商必須要把政治局勢納入思考未來企業該如何發展,以台積電為例,有史以來第一次徵求政治系博士的專業人才,代表說現在台灣在國際的政治角力中已成為重要的一環,而本次演講袁總經理就將大陸二十大後的政策及台商發展分為十三個篇章,來為我們詳盡解說。
在演將中袁總經理談到二十大後大陸台商的抉擇大概有三種:1、就地轉型經營大陸內需市場及成為當地紅色供應鏈廠商;2、轉移到東南亞新興國家符合成本預期;3、回台投資配合政府的優惠投資專案。
以第一點來說本國的水泥大廠「台灣水泥」(股票代號1101),在大陸主打房地產的內需市場,配合中國大舉推動基礎建設,過去幾年來業績的確大幅成長。再來是第二點台商遷移廠房至東南亞新興國家,許多蘋果供應鏈在美中貿易戰的催化下,紛紛出走中國尋找第二個供應鏈國家,因為不避開地緣政治的話,有可能在關稅、生產技術及出口導向受影響。最後是第三點全面撤出中國市場,近期知名的企業「八方雲集」就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一方面受到疫情封控下,外出餐飲人數驟減,此外人事成本逐漸提高及通膨原物料上漲也是一大因素,所以日前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後,改回台穩定經營現有門市,未來可能考慮往美國等歐美國家拓展據點。
聽完這次的演講後,深刻體會到現今遠赴中國投資與以往的優惠政策及人口市場相比,已經沒有這麼大的吸引力,而現有在大陸的台商也應該要思考未來該何去何從,以保持以往的經營模式及獲利能力,而我也從袁總經理的演講中,看到他在兩岸間輔導台灣企業所研究出的成果,真的大大增長了我對兩岸商業現況知識,希望未來能夠多多聽到類似演講,也謝謝林震岩老師幫我們安排的學習課程,讓我們能夠對於時事議題進一步的瞭解。
企管碩專一 楊志遠
中國在經歷中美貿易戰大量外企撤離中國市場、全球通貨膨脹、動態清零等經濟下滑的打擊,以及現在面臨國內房地產市場瀕臨崩潰的情況下(特瓦裏,2022),各國投資公司預測今年中國GDP成長率將會大幅下滑(麟左馬,2022)。在課程中講師以中國現況以及二十大會議的內容進一步推敲中國未來的經濟與政策走向,從多個角度來做分析台商的因應方式,本次課程心得綜合參考演講內容和個人課後研究,以清零政策、中美科技戰與烏俄戰爭造成的全球通貨膨脹,對中國及在陸台商的影響作為研究主題。
首先是清零政策所造成的中國國內經濟發展遲緩,課程提到二十大會議中有說明動態清零政策短期不會改變,而在課程後幾日雖然陸續有民間機關預測中國政府預備鬆綁的新聞流出,但近日中國政府仍明確宣布會堅持嚴格的防疫政策,僅稍放寬個人解除隔離的時長(Mao Frances, 2022),在目前全球各國面對疫情趨緩的狀況,都已逐步開放國境及市場運作,唯有中國政府一意孤行堅持嚴格控管,以政治面向來看可能是中共領導人以防疫作為「維穩」的理由,以此壓制國內民眾面對經濟下滑與高壓政策等諸多不滿上漲,或是過去中國領導層因大力推行與各國截然相反的清零政策,在對人民生活及經濟面上造成影響後,中國政府在面對全球各國逐步減控的情況下,卻不能承認政策方向錯誤,導致現在在政策調整上騎虎難下只能繼續執行,不論真正原因為何,目前未能看到終點的嚴控政策將持續拖累中國經濟,在此情況下轉型發展中國市場的台商,在原先市場資源競爭就已不及受中國政府扶持的陸企,現在經濟停滯下台商可能受到更加嚴重的打擊。
再來是美國針對中國制定的晶片禁令,美國在近年對中國的貿易戰發展到現在將重點放在封殺中國半導體資源上,透過限制全球半導體及晶片廠商出口到中國,以及禁止各企業在中國設廠避免對晶片生產技術的轉移(BBC中文,2022),甚至強制要求在特定中企的美國公民從中國相關企業離職來掐住中國在半導體技術上的資源 (He Laura, 2022),連同晶片設計軟體等使用限制都將大幅拖緩中國自主的晶片技術發展,使二十大會議中中國發展自有科技標準的「中國標準2035」可能被迫延後,這無疑是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沉重打擊,連帶的過去在中國的晶片代工台商,如台積電與聯電在陸設廠帶動許多企業前往中國建設半導體供應鏈,現在面對美國的壓力被迫在中國和美國中選邊站,從中國撤廠可能成為各在陸半導體台商的最壞打算(鉅亨網,2022),勢必會對在陸晶片供應鏈的台商在產能及收益造成影響。
最後是全球通膨,在近年新冠疫情影響下,各國產能下滑、供應短缺與物流塞港問題的疊加,迫使全球各大企業大量下單採購零件原料塞滿庫存以避免缺料停工,現又遇到烏俄戰爭造成的全球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原先堆滿庫存的大企業在面臨全球經濟衰退、訂單減少及出貨量下滑的同時,還須要面對庫存資金積壓的情況,選擇向上游代工廠抽單以消化庫存減少壓力,中國雖因國內經濟循環自主供給充足,經濟上沒有大幅受到國際通膨的影響(經濟日報,2022),但許多在陸發展代工並以外銷做為主力的台商會是主要受衝擊對象,前是因疫情嚴重造成停工停產,後是各大企業需求量減少抽單,在連續衝擊下代工產業的台商損失恐怕難以估計。
除上述幾項預估分析以外,課程內容還有從許多方面的對中國及在陸台商的研究推測,如節能環保和網路資訊安全等,以及政治層面對台灣的可能走向,現面對全球形勢動盪,恐難以僅從目前所得資料做長期預測,如講師所述未來幾年全球發展情勢堪憂,現在應須為之做好準備,為此持續觀察兩岸及世界局勢發展,預先做最壞打算以降低風險,保持防守可能是現在各大企業及台商所能做的最好規劃。
參考資料:
1. 特瓦裏,2022。二十大前夕中國經濟處於困境的五個原因。BBC 中文。上網日期:2022/11/12。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63143175
2. 鉅亨網,2022。因應美國晶片禁令 SK海力士:最糟情況考慮出售中國廠。上網日期:2022/11/12。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988271?exp=a
3. 經濟日報,2022。大陸10月PPI下降 預示全球經濟展望悲觀。上網日期:2022/11/12。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6752340
4. 麟左馬,2022。經濟成長恐剩2.8%!一文看懂,中國經濟為何出大問題。商業週刊。上網日期:2022/11/12。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10480
5. BBC中文,2022。芯片法案後續:美國宣佈10年禁令,擁有「先進技術」的公司不得在中國建廠。上網日期:2022/11/12。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62816828
6. He Laura, 2022. US curbs on microchips could throttle China’s ambitions and escalate the tech war. CNN Business. On-line date: 2022/11/12.
7. Mao Frances, 2022. China Covid: Beijing eases some curbs despite rising cases. BBC News. On-line date: 2022/11/12.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63594255
企管碩專一 徐嘉佑
非常感謝教授此次邀請袁總來分享這次的演講,在現今兩岸緊繃的時點上,能夠更加了解政治的情勢,中國大陸的想法及現況,在久遠的歷史中,德國大舉進入中國為的即是能源,但歷史演變至現今社會,進軍攻打國家,入侵強奪他國領土,不再只是為了能源,更像是在炫耀中央集權國家的蠻橫及霸道,人民的家園以及血淚都將成為國際政治下的犧牲品;只要發動戰爭,能夠保護平民百姓的將不再是法律,政府也將無閒暇之力當作人民的後盾,全民皆兵的時代將會來臨,戰火留下的傷疤會深植人心,即便不用經歷過戰爭就能體悟到戰爭會帶來的結果,為了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傷痛,謹言慎行、相互理解、退一步海闊天空,才能避免星火成為開戰的導火線。
增進個人實力跨領域的學習也是一種個人轉型的一種體現,讓自己不再只有單一一項技能,更能多方位的思考,全方位的學習,袁總提及「前方銷售,後勤技術」使我印象深刻,因為可以套用在諸多事務上面,不管事房屋銷售、精品推銷及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倘若不了解建材、市場、建造過程將無法順利銷售,對產品不熟悉也無法向客戶說明推銷,如沒有專精的領域,也沒辦法讓學生吸收理解,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企業的轉型亦同,但相較於個人的轉型,企業的轉型更是複雜且困難,若企業設廠於中國大陸,將被諸多條件給限制,必須依照其制定的規矩、訂定的標準來運作,違反遊戲規則將施予懲處,故新南向的發展是台商的新契機,前往一個可自由發揮特色且能夠充分運用智慧轉型的新南向國家發展,才能保障企業的安全以及傳承接班。
袁總將台商企業未來展望歸納成四個點「數位轉型、ESG碳排議題、傳承接班、網路安全」,數位轉型已成必然,大數據時代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來臨,因此若不做數位轉型,將被海量的數據資料給淹沒,智慧轉型會是繼數位轉型後的重要方向;碳排放的議題也早已成為國際性的問題,不得不去重視,對於某些行業來說會是加重轉型的困難度,亦也有可能成為其他產業的藍海,從中獲取利益且轉型成功;企業的理念主要是在永續經營,而非曇花一現,若只在乎短暫的鋒芒,也就沒有轉型的必要,轉型就是不斷的提升及改造,將理念傳承讓後人接班;在上述四點裡面我對於網路安全可算是感觸頗深,隨著數位的普及、科技的進步,伴隨而來的就是個資的問題,工作上因為個資法的問題,聯絡客戶或資訊的交換,會有一堵高牆聳立在眼前,一封簡單的郵件因內容涉略個人訊息,寄出前需經過層層核准放行,造成資訊交換的不便利,但也因為個人信息即個資的保護愈來愈受到重視,在條文修訂上,個人資料法也一直持續的更新。
世代進步、科技日新月異、環境變遷等種種因素,都將促使以及迫使企業走向轉型,我相信台灣企業不管是數位轉型或智慧轉型也好,一定都能做得很好,因為我們在思想及資訊開放的人文環境下成長,孕育出謙遜又不失自信的態度,努力上進且不忘飲水思源的情操,明明屬於同一種語系,卻要被政治角力,長年積累的文化差異希望能以和平的方式交流理解,而非武力支配。
企管碩專一 張曦元
聽了三小時華信統領企管袁總經理的演講,聽得我心跳加速、血脈噴張,講座結束我幾乎無法思考,只有滿頭的問號,正如講座專題,但不只是台商,甚至該問「我們台灣全島該何去何從 ?」
環顧四週,正值選舉期間的台灣大家關的就只是論文是否抄襲? 辦公室的咖啡是否被挪移他用? 甚至是助理男友的薪資是否是金庫通黨庫? 先姑且不論二十大報告最後,中共到底會不會武力犯台? 堅決清零不動搖究竟何時可鬆綁? 至少,全篇演講句句緊扣世界趨勢,同時也為中國的未來描繪出清楚的輪廓,包括雙循環戰略、網路安全、數據安全、個人資料保護、雙碳政策、綠色節能環保政策、綠色節能商機…等等,句句都像是宣誓也是承諾,更有一種視世界興亡為己任的強國思想。
每個口號後面都需要有具體作法,都需要設定KPI,但該怎麼做? 分數怎麼打? 其實不重要,就像袁總說的,中共喊得出來,他就會做的到! 這是一種祕密法則,也是一種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標準的強勢打法。
有時候我心裡是很佩服這種馬克思主義下的社會主義,有明確的目標,有效率的手段,沒有儒家思想的溫良恭儉讓,才能在近十年脫貧攻堅,才能在幾個戰略位置拔得頭籌。畢竟,中共地大物博人口眾,專制是有必要的,只要領導人領對方向,整個隊伍一起往前的動能是無法小覷的,只是,方向真的對嗎?似乎只能留給史筆評判!
二、台商的美麗與哀愁
中共「二十大」強調「清零政策」、「重穩不重量,不以GDP論英雄」、「去美元化,中美金融脫鉤」、「推進數位人民幣進程、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範圍」、「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自主創新及供應鏈發展」、「成為國際標準的主導者」,在在顯示其「雙循環」戰略的意圖,「雙循環」下的中國大陸主要強調自己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的優勢,一方面擴大內需,注重中國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不依賴中國以外市場,同時保持對外開放。
「雙循環」下的台商,後續將面對中國大陸關鍵零組件減少進口依賴,而其強力培養紅色供應鏈,臺商及其產品的替代風險增加。說穿了,台商對中過大陸的技術貢獻及產值貢獻將越來越低,生產的壓力也將中國大陸規劃更高的綠色能源目標,而面臨更大的環保壓力及環保成本支出。想要就地轉型爭取內需大餅卻又搶不過在地優勢的狼性。依照袁總的三十年風水輪迴一說,台商該對西進轉趨保守,更積極、深入、廣泛的南向布局,尤其是面對印度市場,已經不再是個選項,而是一個面對全球化工廠趨勢變遷的必然。
三、結語
台商最大優勢就是彈性及刻苦耐勞,而且總是能殺出一條自己的路,應該要善用大陸經驗並因應新南向國家及其市場優化相關發展策略,如從「價值獲取」改為「價值整合」;從「規模經濟」朝向「綜效經濟」等,再輔以創新經營思維,如此非不會躺平,且能走出一條除了利潤以外的路。
企管碩專一 林方昌
本堂課聆聽了袁明仁老師的演講,從原本少有關注的台商在大陸的生存議題,經過袁老師生動且鉅細靡遺的說明中國二十大後的各項命題,也讓我開始更加關注海峽兩岸議題,尤其近幾年疫情的關係,大陸整體的經濟確實發展也不如預期,由於疫情封控、其中房地產出現流動性危機,導致需求萎縮,而現今中國與美國兩大經濟體,正在上演貿易戰,雙方互不退讓,就連台灣也被當成是雙方角力的旗子,台商為降低風險,勢必另行開拓新的市場或就地轉型。但對資源有限、無法選擇轉移產能的中小企業來說,要留下就地轉型,亦或退場完全撤出,則是一個難過的課題。
中共二十大之前,中美貿易戰對台灣之影響演變出「去美化」、「去中化」、「去台化」,三國亦敵亦友,而台商則處於夾縫中求生存。中共二十大後,大陸發展為第一要務的路線雖沒有太大改變,但台商要面對包括雙碳目標下的綠色轉型、產業結構調整下的企業升級、共同富裕願景下負擔更多勞工成本,甚至是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下的政治風險。面對快速變化的大陸投資環境,大型台商或許還有餘裕因應。戰場上的夥伴美國蘋果公司也擔心手機會因大陸政策而遭中國消費市場抵制而影響產能與銷售,美國公司與台灣代工廠也積極討論將部分的產能從大陸遷移至東南亞,不穩定的產能對於在電信公司上班的我已經受到影響。現今陸企也積極提升技術能力,期望未來能夠取代台廠的代工地位,希望未來台廠能更警惕並且持去發展高階技術,才能保有領先地位。
裴洛西訪台一事,大陸除了軍事上的手段,網路攻擊事件與駭客惡意散布虛假與威脅信息,讓當時身在資安部門的我忙翻,但這一連串的事件顯然也讓台灣政府及企業更加重視資訊安全,期望未來政府能夠提撥更多的前瞻預算,讓資安業者可以賺賺加班費。
聽完這場演講讓我意識到,即使過去台商曾經獨霸一方,中國總書記連任後對兩岸的經濟影響,面對大環境變化,台商要完全撤出大陸並不現實。因此我覺得須持續扶植台灣經濟力、增加台灣韌性,而政府應思考如何因應中共二十大後的變化,並與時俱進的調整包括台商輔導、台商回台投資。如此,各行各業除了持續強化自身能力之外,也都應做好風險管理,因應不同風險採取相應對策,並持續優化,才能因應未來可能的挑戰。
企管碩專一 朱撼普
袁明仁老師同樣也是一位著作豐富的作家,演講後段開始講到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其中環境保護所包含之「碳排放」問題以及簡報最後所提及之「接班」、「傳承」,這兩個事情對於我來說一個是全球趨勢的注目點、而另一個是自己家中公司再幾年就要面臨的挑戰。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提升,大型企業越來越注意本身碳足跡的影響,一般企業可先從源頭控管、生產調整、廢能回收利用等方面著手。現在台灣也開始推動「碳權」的概念,經過我搜尋發現目前台灣企業要進行碳權交易,可以在行政院環保署的溫室氣體減量與抵換管理機制提出申請或發布販售碳權的資訊。這些新知識、新政策讓我不斷思考是否能在其中提供自身能力符合的「碳」服務,甚至發現現在逢甲大學也開始有「碳資產管理師」的課程,細究其中之新聞時,又發現了一個更特別的稱呼「碳審計師」,這種人才需具備環境工程加上會計能力,而這「Carbon Auditor」概念似乎早在2008年就已有大概的雛形,我真的太落伍了。
看到袁老師所提及的傳承方式,讓我意識自己所面臨的挑戰逐日進逼。對於家業,我想「傳」,也想「轉」。固有商業模式的「傳承」其實對目前的我已經足夠困難,企業因應各個潮流、趨勢、效率的「轉型」對現在的我根本是天方夜譚,但時間、環境是不會等你準備好的。聽完袁老師的簡報後,我認為自己應該要馬上開始制定計畫,按照袁老師所提供之簡報第60頁,發現自己可以先從經驗書面化的方式去建構財務、國外窗口對接的服務,以及目前業務中複雜稅務個案蒐集,並慢慢介入實際業務進行,藉此先累積經驗,並從中觀察公司管理體系的瑕疵,與爸媽一同臻善體系。
期許自己隨著年紀的增加、能力的增長,能更清楚這世界的變化的脈絡關係,從中找出自己致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