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心得分享

二十一世紀的經營典範與轉移



企管三丁  高煜傑

非常感謝林老師,邀請到本校中原資管系客座教授范錚強老師,演講 "21 世紀的經營 典範轉移資訊科技發展下的顛覆性思考",聽完後獲益良多。進而了解時勢發展,21 世紀的經營典範,已轉移到資訊科技發展,本次的演講,真的是顛覆性的收穫。由於世界商業環境改變趨勢,科技帶來突破時空,侷限的機會,顛覆原有競爭條件,透過創新帶來競爭優勢。資訊科技快速發展,顛覆傳統的社會規範,而以往的人際關係互動及溝通機制,以資訊為基礎的生活形態,將個人的「接觸範圍」增加,人與人的互動關係由親密移轉為疏離;社會網絡,也因為資訊條件及科技條件,有著強聯結與弱聯結的區別與變化。

主流的營運方式,因為環境改變,「數位轉型」已是產業趨勢!當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科技正快速改寫市場規則,如何降低不必要的成本與風險,擬定對企業最有效益的數位化策略,企業如何能降低成本、顧客滿意、獲利翻倍!星巴克如何想到用會員制和行動支付,來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微軟的軟體銷售模式,為何要從「買斷制」改為「訂閱制」?宜得利家具,如何以「自動化倉儲系統」,讓貨物自己主動找到員工?業者如何創新變革或突破困境,正是企業經營中應去思考的重大核心關鍵。

近年,各界都大聲疾呼業界應該積極進行「數位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透過數位科技如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大數據等,來改變企業的經營方向、營運模式、組織架構或資源配置,以重新塑造競爭優勢,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以產業實務的角度來看,台灣大部分的企業,已處於在「數位優化」階段(在既有的數位 化基礎上強化數位科技),本階段的「數位轉型」正是轉型過程中的重點。企業利用數位科技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尤其當企業所處的市場生命週期已成熟或正在衰退,更需積極思考數位轉型,創新商業模式的成功。 Google、臉書、Uber,平台企業已是 21 世紀主流,面對平台崛起與外來產業夾擊,企業應從公司的策略、組織與人才深入解析,引領企業自我革命,再創企業顛峰!

過去 10 年是平台商業模式在「互聯網行業」的爆發期,未來 10 年,將是平台商業模式在「傳統行業」轉型應用上的黃金時代。「平台思維」不再是互聯網行業的專用詞!「平台模式」已經為產業、生活帶來了很多改變,在汽車、醫療、教育、物流、經貿、供應鏈 B2B 交易等傳統產業中,都已經出現平台模式的具體案例:榮昌 e 袋洗:成為向全行業導流的平台,洗衣業界的淘寶。海爾集團:內部育成微型企業,提倡人人都做CEOEZTABLE 簡單桌:連接餐廳與顧客,幫助五星級高級飯店發展新業務。富邦 MOMO:資源配置新舊並行,打造台灣的網路購物平台。Pinkoi 設計商 品購物網:用平台吸引兩萬多名設計師進駐,規模和創新程度遠勝線下。

由於多數台灣企業主對數位科技不熟悉,以及對如何轉型?轉到何處?成本高不高?都沒有清楚的輪廓,這些因素導致企業主的猶豫不決或無所適 從。企業平台化轉型問題錯綜複雜,應該從策略、組織、人才三個層面,按部就班梳理出完整的轉型步驟,讓企業經理人徹底思考平台轉型。讓企業主對數位轉型有正確的認知,也能有方法、有步驟地在組織內推動!不僅進入未來趨勢,企業更能務實面對平台現實中的挑戰。

非常感謝林老師,邀請到范錚強老師,專業的演講,使我們在跨入職涯前,先行對於資訊科技發展下,企業經營的創新變革,有更清楚的概念與思維,進而思維數位轉型進入數位科技相關核心問題的正視與思考。


企管三丁  吳秉諺

今天聽了范教授有關資訊科技的演講令人印象深刻,一開始資訊科技的演講一開始感覺會很無聊,但講師舉了很多日常生活相關的例子,包括手機出現造成有低頭族的現象等。其中有一部分提到有關iphone的銷售策略,雖然實際上較高的售價帶來比較低的市佔率,但蘋果公司在乎的不是它的產品市占率,而是整體營收,以蘋果的銷售策略來看是成功的,營收比起價格低的銷售方式還要高。這部分和我現在修曲祉寧老師的行銷管理學有類似的觀點,行銷課有提到越貴賣得越好這句話,最重要的因素是這項產品是否有帶給顧客的價值,也許低價和高價的目標客群不同,但以價格和數量所畫出的圖表關係,如果價格相對高的也許銷售量不高,但看整體營收卻是比低價的還要多。以手機產品為例,行銷課應用的第三需求法則驗證了蘋果產品銷售成功的例子,蘋果公司善用記憶體不同的訂價策略,合理的提高售價讓記憶體較多的蘋果手機之相對價格影響他們的購買意願。

另外講師還有對使用蘋果手機做的投票,結果滿讓我意外的,班上幾乎近八成的同學都是使用蘋果手機,因為我自己本身是使用安卓手機,原因是小時候還沒有手機的時候都是借用家人的蘋果手機操作,家裡面除了我以外,爸媽和妹妹用的都是蘋果手機,我本身對手機沒有什麼品牌迷思,只是追求「能用」就好,第一支手機就是選擇華為,再來到現在使用的vivo,畢竟我覺得蘋果 手機的操作已經習慣了,想要學習不同的操作方式,手機的價格不是絕對的優劣之分 ,像我自己使用過華為的攝影效果有比當初發行的蘋果手機好一些。

科技的進步不僅是讓我們生活更便利,也拉近了時空距離,講師有提到在高鐵還沒有建立之前,如果要開車或搭火車從台北到高雄通常都要花上三個小時以上,但是高鐵開通以後,現在最快只要一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高雄了。每年春節期間都會和家人從台北往返高雄吃年夜飯,但我們通常還是選擇開車的方式去高雄,其中一個原因是高鐵的花費對於全家人來說票價較高,另外在開車路途中我們可以選擇到中途不同的景點觀光,如果是搭乘高鐵的話雖然很快就能抵達目的地,但過程中總是少了點樂趣,窗外的風景稍縱即逝,不管是單純的返鄉行程還是其他人生經驗,我總覺得「過 程」仍比「結果」重要許多。有關交通革新的議題另外我也想到了近期開始通車的台61線西部濱海公路,由於我和家人出門用汽車代步常常會走各大公路所以有所感想,一般國道1號或3號只要有假期常常會有塞車的情形,反而台61線雖然是快速道路,但行駛速度還是比高速公路快上許多,即使行駛距離較長但沿途優美的景色讓這段路程加分不少,尤其是傍晚夕陽西下時,天空各種多變的顏色及遼闊的平原視野,在公路行駛中猶如一幅有意境的畫作。

手機帶給我們不只是讓我們生活更方便,也改變了生活模式,原本親密程度最高的家人最近的距離卻因為手機而增加了距離感,反而是距離自己遙遠的朋友因手機拉近了距離。這在我國中就有親身經驗的例子,那時候透過臉書的開心水族箱遊戲認識了一位彰化和馬來西亞的朋友,雖然都沒有真正見面過,但聊起來就如同班上同學般,但後來想想覺得很可惜,即使資訊科技的發展使我們有機會認識陌生人,但資訊科技的速度也是瞬息萬變的,隨著臉書遊戲的衰退,大概過了一年之後至今就都沒有再聯絡了,之前熱絡的聊天紀錄變成了沒有溫度的文字,深有所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需要靠現實生活中的互動來維持下去。

另外有提到現代商業模式的改變,原本鞋子這項商品大多是要到現場親自試穿的,但隨著網路的發展,有越來越多鞋的款式能夠在網路選購,甚至一些限量鞋款也能透過國外網站買到,因此現在有些人去鞋店可能不是為了買鞋子,而是為了先試穿同款尺寸的鞋子再決定是否要到網路上購買。


企管三丁  曾柏捷

這次的資訊管理課老師請來了資管系的范錚強教授來演講,一開始范教授就讓我感受到他與其他講師的不同,一般的講師都只會自顧自的開始演講,而范教授則是先看向最後一排的同學,並且給出兩個選擇,想聽演講就往前坐,不想聽的話可以離開沒關係,這一句話讓我知道范教授很在意學生們想不想聽演講的態度,也間接的讓我們了解到之後出社會了,種種不知不覺小行為可能就會導致演講者或經理老闆對自身有著不好的印象。

再來就是上課的內容,剛開始講到便利商店是順著科技進步所以才能蓬勃發展的,其實我也發現這件事的確有著關聯,因為現場的便利商店處處都是科技,像是收銀臺的機器以及Ibon ,這些都是因為有網路所以才能夠相互連結,例如收銀機掃碼後會依照便利商店總公司的價錢顯示在銀幕上,不用像傳統商店要用頭腦記或者去架上觀看,Ibon則是像訂票系統或繳費系統,若沒有網路連結各個便利商店根本不會有任何的數據,所以我非常同意教授在課堂上所說的這句話。

再來就是教授述說員工以及奴隸的差別,教授說員工不忠誠、事越少越好以及是拿錢辦事的,而奴隸都剛好相反,講完這部分後老師教授又說其實我們有部分也是奴隸,當下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非常不解,說我是員工就算了,我哪裡像奴隸了,後來教授解釋到,我們使用各個軟體他所跳出的任何許可權,一旦我們按下了允許,軟體就能掌握我們的愛好,所以越多人下載,該軟體對我們目前愛好的趨勢就瞭如指掌了,我們一個不經意的分享及允許的動作,在軟體業者看來就是奴隸,讓他們不必利用員工低效率的辦事,就能夠將資料掌握齊全,最佳的例子就是中國的高德,他軟體內有提醒使用者哪裡有測速照相,若在他沒提醒的地方有使用者被拍攝了,將罰單交給他們,他們幫忙付款,為什麼!因為他運用了你,將他地圖內未找到的測速照相機找到了,所以他們覺得幫忙付罰單錢根本不算什麼,在聽完之後我默默的也開始覺得教授講的是真的非常有道理,所以我覺得今天的這堂演講課程讓我收穫滿滿。


企管三丁  張家瑋

21世紀的經營典範轉移─資訊科技發展下的顛覆性思考」,這場演講讓我了解到了科技創新的廣泛應用,以及它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演講中提到,科技快速的發展導致企業競爭的條件急速改變。電腦資訊化的力量,開始超越企業與國家的疆界。全球網路等新的傳播方式,也帶來了全新的商業模式。未來,資訊科技不再只是企業的生意幫手而已,它就是企業的生意。科技的進步對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不一樣的變化。市場的競爭的重點逐漸轉變為以不同公司所擁有的技術來競爭,擁有先進技術就能夠使你的企業在這場戰爭中取的優勢,企業想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不斷的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強壞技術優勢,以增強企業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世界商業環境改變趨勢,科技帶來突破時空侷限的機會。

時間。已經取代了商品本身,而成為一個新的差異化因子。對於掌握新科技的產業是一份助力,但對於科技落後的企業則會帶來強大的衝擊,形成產業轉型壓力,若是無法跟上時代的變遷將會被市場所淘汰。在一個產業中,舉例來說,若處理一筆貸款、補貨或是完成一筆訂貨交易,平均要花上三十天。在此情況下,廠商將作業時間從平均三十五天降至二十五天,並不會帶來多大的優勢。但如果能夠減少到兩個小時,將會立馬改變這個產業內的遊戲規則。

透過企業網路的連結能力,讓企業在設置地點的選擇上突破國界的限制。

空間。選擇有技術勞工而房地產低價的地區來設置相關的工作單位。例如很多公司選擇工作單位的設立地點的原則是把工作單位設在當地的市中心,研發和製造部門設立在中國,系統開發設在印度,服務部門設在北美地區和西歐。讓員工和客戶間實體上很接近,員工彼此間則是電子上很接近。這種地區分散,能夠透過企業網路得到集中控制的效益,使得該公司的生產成本降低,產品價值提高,進而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而成為該產業的領導者。

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從而改變了企業組織的作業、溝通、工作流程及其間的關係,使得資訊科技成為企業經營網的一部份,且融入日常的管理活動之中。科技的進步重組了企業的內部組織,產生新的景象、新的設計和新的結構,對企業內部造成了非常重大的轉變。資訊科技扮演了雙重的角色:一方面來說,資訊科技是造成這些轉變的驅動力;從另一方面來看,資訊科技也是因應環境挑戰的必要工具。


企管三丁  蔡鎮旭

今天資訊管理課老師請來資管系的范錚強教授來幫我們做演講,一開始的時候教授講到現在的便利商店都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的創新與發展,從以前傳統的小雜貨店,又或者是那種以前會在路上賣冰淇淋的叭噗,到現在一家便利商店就能買到你的日常所需,而且 像以前商品的售價或是找零都要老闆自己用腦袋去記,然後進出貨也都是要自己來負責,現在的收銀機都是運用網路,只要在商品的條碼上面掃一下,就可以對應到總公司所制定的價格,然後顯示在螢幕上面,這樣既方便又快速,也比較不容易出錯。還有現在便利商店還可以購買電影票、演唱會的票、展覽的票、還能繳罰款,都是有 Ibon這台機器去完成,若不是現在網路科技的發達可以讓這些資訊連結在一起,那根本沒辦法完成,其實我蠻同意教授這樣的論述。

後面教授又講到員工與奴隸的差別,他說員工就是拿錢辦事, 沒有錢誰要理你啊,而且事情最好不要太多,而奴隸則正好相反, 後面又談到說我們其實現代人很多也是奴隸的一種,現在很多軟體 都會運用我們個人在社群媒體上的資訊去歸類我們喜愛的東西是什 麼,然後他們就可以運用這些來做一個分享跟統計,我們在網上一個不經意的確認與同意什麼資訊的舉動,就能讓這些軟體業者對我們的資訊瞭如指掌,運用這些資訊就可以省掉員工沒效率,只想拿錢辦事的態度,運用網路科技的發達讓許多事情都能簡單化,所以教授才說我們很多人都是網路科技的奴隸。

我其實蠻能理解教授所說的意思,因為方便、因為快速,所以我們已經慢慢變成網路科技的奴隸,在順應這網路時代的同時,我們也要去思考說到底這些軟體與科技是否真的對我們是否完全有意,相比以前我自己覺得少了很多人跟人之間的互動與人情味,雖然方便、雖然快速,但這些人情味與人與人的互動我覺得是科技再怎麼高超都無法取代的事實, 也很感謝今天教授來為我們講授這樣的課程,我自己也受益良多。


企管三丁  李曉琪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我們的生活中漸漸地與科技、網路互相連結,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因為科技的興起,人們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發明,讓現今的大眾在生活上更加便利得以享受資訊科技下的產品與創新。

而在星期一時我聽了范錚強教授的演講也更為理解了在現今的發展,隨著科技快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使得企業競爭條件急速變化,我們可以發現當我們有了新點子,而這也許「不可能」的點子因資訊、科技的發展變成了「可以」做到的事,且無法達成的想法甚至都有實現的可能性,不禁覺得科技的強大,但同時也造就企業轉型的壓力,甚至是競爭條件都將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就以現階段的大學生而言,為了往後的就職,掌握科技將是未來職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透過科技來改善工作成效,成為我們必備的技能,在企業上也是,因為科技,許多新市場不斷湧入,讓原有市場受到競爭威脅,進而開始轉型,就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這使競爭者、消費者都形成了一股無形的壓力。

而如今更能體會到資訊科技下,大眾的社會規範也逐漸產生變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變得模糊不定,大家開始在網上溝通,人們不再明顯關懷周遭事物,及隨處可見「低頭族」的現況,不過,透過網路卻也是大眾更方便聯繫對方,分享自己的趣事、透過視訊打破遠距離的限制,也會讓人們更為緊密,各有各的好處與壞處,所以我覺得因人而異。在這樣的環境下,強連結與弱連結便產生了一定的效用,人們因連結產生凝聚力,每個人都是從小團體逐漸擴散成大群體,這對於公司、企業而言變成了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員工的凝聚力、專注度、與團結越好,對於公司的運作、願景更加順暢及提供效率。

受資訊科技的影響,對於書籍、資料便不受實體紙本的限制,許多資料都能從網路平台上搜尋,而這網路平台變成為了一個管道,促使我們更方便尋找,更能在其中達到宣傳價值的效果,如 :當我們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時不時出現的廣告頁面,達成一項知名度的傳播 ;在社群中發布活動擴散資訊,讓大眾參與其中,形成一股網路行銷的熱潮等。

在這次的演講中,我再次感受到了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變化,隨時都存在著競爭威脅的同時,也創造出許多不同的機會及發想,產生更多的價值傳遞,讓大眾更有機會看見品牌,科技的進步,讓人們能夠更便利的生活,為大家建立一個新的市場、新的時代。但同時,也必須知道,網路科技發達的時代下,違法份子的猖獗也擴大,不管是詐騙訊息、駭客入侵、網路霸凌皆是在科技發展下產生的負面效益,而如何運用,皆是我們這世代所需面對的挑戰。


企管三丁  張瀞文

現代社會因為科技的創新,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有效的活動空間變大,以前的人可能這輩子都只能待在自己出生的地方,但現在的我們因為科技的進步,可以跨海出國,南北交通時程也大幅的縮短;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溝通範圍也隨之擴大,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手機的功能不再僅限於通話,只要有網路,我們無時無刻可以傳訊息、視訊通話、用社交媒體了解親戚朋友的近況,這些改變也促使我們變成一個地球村,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經濟互相影響牽扯。

從范教授的演講中我了解到什麼是韌性供應鏈,韌性供應鏈是指供應鏈具備抗性與復原能力,它能夠緩解絕大多數供應鏈中斷的衝擊,並盡可能縮減造成的影響,營運風險和中斷對供應鏈的多個領域都有可能造成威脅,近幾年的中美貿易戰爭、COVID-19、油價震盪已經讓我們看見國家貿易競爭、國際級的病毒災難、預期外的國家戰爭都有可能會對供應鏈的物流、供應商和人力造成全球程度的深遠衝擊,因此,我們顛覆過去四、五十年追求的精實生產,轉而追求 韌性供應鏈。

身為企業管理學系的學生,范教授也有提到科技技術的進步會顛覆傳統的嶄新經營方式以及新的、突破框架的思考方式,這些改變帶給管理階層的人極大的考驗,我們要學習如何隨著科技的進步,改變自己的管理模式,科技為我們帶來突破時空侷限的機會,過去許多無法達成的事情,現在都能夠實現,但同時也產生更多的競爭者與消費者壓力。

而現代資訊科技快速發展,也顛覆許多傳統人際關係、溝通的社會規範,每個人的接觸範圍增加,這牽涉到范教授所提 的強連結與弱連結,在公司團體當中,通常都是先由一群弱連結的人集結,最後才會變成強連結,大家才會因此對公司產生歸屬感與認同感,這很重要,否則在弱連結的情況下,員工都將不忠誠,且容易發生做的事越多越不高興的情 況,但也有特殊的情況,像是許多的公益組織團體,例如:慈濟,本身的集結就 是一個強連結,每個人都對慈善抱有熱誠,因此組織不需要像公司一般擔憂人員跳槽、做越多事情越不開心的情形發生。

因為資訊科技的進步,導致現代社會資訊量爆炸,形成多方的價值交換,像是在 Google 搜尋引擎中,使用者發布資訊到網站,網站再將這個資訊曝光在Google 搜索引擎上供大眾參考,而在閱讀網站的過程中,經常都會跳出許多的廣告推薦內容,廣告商的業主就在這之中得到廣告費,同時也吸引到民眾的注意,在這樣的循環中,就可以說是多方的價值交換,Google 搜索引擎就像是一個平台,民眾可以在上面得到自己想要的資訊,廣告商也可以在這裡獲利,創作者也可以在這裡分享自己的想法,在資訊進步之前,這樣的多方價值交換是非常不容易的。 雖然科技與資訊的進步,帶給我們許多的方便,但有利弊有弊,我們可以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得到許多的知識,在高科技的發展享受前人享受不到的便利,我們應該善用科技與資訊的資源,而不是沉溺與濫用。


企管三丁  洪珮珊

今天是范教授講述關於科技帶給我們生活上的變化,以及企業、商業上的改變,還有網際帶給我們多方的價值交換,以前我從未去探討過網際網路上提供的資訊,像是維基百科、youtube...等地,他們是有賺錢的商機,而且他們轉錢的方式竟然是透過我們這些使用者,就是老師所說的奴隸,確實我們是自願又是越用越開心,這種雙贏的模式,也算是多方的價值交換,像我今天像我今天學到的google searchgoogle傳送知識給使用者,使用者給google人頭,google替廣告商提供廣告,廣告商再給google廣告費,而透過廣告接收商品資訊的使用者再有可能進階的進行消費之類的,這些都是透過網路賺取獲利,也是過去的人們沒有想過有如今這樣的商機,所以說科技這種東西確實有無限的可能的,未來也是我們無法預測的,只能說科技真的會越來越進步,不可能往回走。

就像這近年來我們也沒想過會有遠距上課這種東西,對於以前來說他的執行力是非常難的,需要有這些設備,以及要會這些技術,但對於現在科技的進步、資訊的擴散,每個人都得心應手,除了遠距外,還有疫情的QRCODE、社交距離APP、疫苗接種網站、口罩領取分布,光是一個covid-19,政府所實施的各項政策,大多都是必須透過網路來執行,也因為網路的方式讓我們可以進行得更順利,更進一步的減少人與人接觸,讓社會不會那麼的恐慌,不只疫情,還有很多生活中因為科技改變的地方,這些都是透過不斷的發明所延伸出來的。

老師所說的APPLE為甚麼要發明一個非常普通的行事曆,以APPLE的能力感覺要發明出一個受歡迎行事曆根本不難,那是因為他要是發明出一個大家都所喜愛,只用它們家的,那就沒有人會去想發明,那就失去了激進發明這項意義,一直停留在原地,並且APPLE會這麼做,也是因為可以賺取另外的商機,其他創作者可以透過APPLE store去發布自己的商品,而APPLE 也可以從中抽取到一些獲利,這種互利互惠的方式,也是一個很好的永續發展。

APPLE可以如今做那麼大,也是有它的道理,他的商業策略都非常的縝密,像是漲價的這問題,他不是著重在市佔率,而是它的獲利,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成熟得企業才會如此選擇,不然很多企業他們都會選 擇低價多量銷售,其實這樣算下來賺的錢不多,卻賺得很辛苦,但APPLE他的知名度、口碑都是滿高的,所以他能這麼做確實有它的道理,我也好奇 未來APPLE能發明出甚麼驚人的商品,以及生活上又會有甚麼沒想過的改變


企管三丁  張榕茜

本次范教授的演講令我收穫許多,原本對本次演講的想法是可能會以資訊這方面的產業來做講授,但聽完本次的演講後,完全顛覆了我所上資訊管理時所學到的東西,范教授所講述得比較偏向商業思維的資訊,資訊產業的蓬勃發展是一直在進行中的,所以我也清楚地知道,目前在台灣較為被重視的產業是資訊產業,但經由范教授所講授的課程後,即使資訊化的時代來臨,但沒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來運行,還是支撐不起這個正在蓬勃發展的產業。

在上課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講到了韌性供應鏈這個詞,面對於這幾年疫情一直不斷的衝擊著全球,從過去以往的精實生產已經慢慢地轉成韌性供應鏈,唯有不斷的調整,才能對於目前變化末端的世界有好的對抗能力,再來老師講述到了維基百科的發明,一直以來都覺得維基百科的發明,非常有助於現代人在找資料和了解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像這樣電子化的百科全書真的比紙本的讀物方便許多,還記的在課堂上時老師有說到,在維基百科前還有一個也是這種知識性的網站,但由於制度不完善,且沒有這麼實用,所以在不久後就宣布倒閉了,我認為維基百科的思維真的很特殊且很值得讚許,讓大家都能任意得上去發表自己擅長的領域,這種作法既是把人力成本省下來,且因為這些編輯者都是某方面的專家,所以資料的正確性也都滿高的。

老師在演將最後時,也說了一套員工還是奴隸的說法,從古至今只要聽到奴隸這個名詞就認為是不好的,但殊不知聽了范教授的演講後才知道,可能無形中我們都變成了某家公司的奴隸了,像我自己本身很喜歡在 ig fb 發文,也很愛瀏覽 ig fb 或是各大社群媒體的網站,但無形之中原來我們已經在幫這些公司賺錢了。經由本次的演講後,我開始似思考新的商業模式,如果將來有機會自己創業的話,要如何才能讓人們無形之中也在幫自己賺錢呢? 這種新的思維是我從來沒去想過的,而且也從來沒有去思考要怎麼搭配資訊去創造更大的利益,我認為在資訊化的時代,所以我認為唯有不斷的進步,讓自己的頭腦增加新的想法和理念,即使不是唸理工背景出生的,但有了這些新的能量後,才能為自己創造一番價值。


企管三丁  廖雅蘭

因應科技的進步,過去的商業模式與現在的商業模式也有所不同,在過去,許多在合理的成本下無法達成的事情現在卻能夠達成,不僅如此,資訊的快速發展也影響到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早期資訊尚未普遍發展時,人們主要靠著電話聯繫,而現今人們不再侷限於地理空間的限制,可以盡情互通有無,科技的進步帶給人們方便,也衍伸出了問題。

在這天的演講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有兩個,第一個是講師提到「眾包」的部分,一開始並不了解何謂「眾包」,經過講解才發現,原來是企業或是社群軟體透過我們的瀏覽或是點閱獲取的資料或是其他資訊,我們使用這些軟體像是臉書、Instagram、即時的影音…,就像是他們的免費勞工,在資訊傳播快速的今日,我們分享的任何資訊,討論的時事抑或是簡短的影音,都可能成為媒體新聞的熱門話題,很多事情發生的當下,並無記者或是媒體人員在場錄影,而是透過人們的行車記錄器和錄影機得知消息,因為意外通常來得即時,若不是在場的目擊者,他人也無法預先知道這些資訊。

第二個影響甚遠的是今日的口碑行銷,這些例子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從早期的電視廣告、報紙廣告到現在的網紅行銷、部落客推薦、粉絲團,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資訊,根據我的理解,本質上,網路行銷與傳統行銷沒有什麼不同,他們都是尋求與潛在客戶和客戶建立互惠互利的關係。但是,網路行銷的威力與影響力大過於多數傳統行銷策略。原因是網路使用者數量每天都在增加,聽完演講我開始思考,為何在今日網路行銷策略會越來越普及,在社群投放廣告、專注經營社群真的有效提升購買嗎?

根據我查詢的結果截至2020年全球就已經有超過 45 億人在使用網路,而且網路購物金額也在逐年提升中。這讓我了解到,大多數的企業為何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去經營品牌的網站跟自媒體,網路的影響力越來越越遠,觸及的人也比以往多很多。此外,網路提供了其他傳統媒體無法提供的獨特優勢,與傳統廣告媒體相比,網路媒體更能夠進行雙向溝通,也更有助於提升購買量。而我自己也對這塊有興趣,所以課後研究了一些資訊,網路行銷可以擴大範圍吸引更多潛在客戶和贏得客戶,相對來說,使用傳統行銷方法,覆蓋面通常會受到空間範圍限制。但是,網路可以讓你接觸世界各地的潛在客戶,並且能在更短時間內接觸到更多的人,進而擁有更多的客戶量。

企業通常透過SEO 搜尋引擎最佳化,可以幫助企業在行業相關字詞的自然搜尋排名更高,而自然搜尋排名更好,網站曝光率就越高,品牌聲譽通常也就越高。透過內容行銷也可以幫助提升品牌信譽和塑造良好的形象,並促使更多人想要了解該品牌的產品或服務。資訊與企業的結合越來越密切,除了能將資訊更廣泛的運用在行銷上面,另一方面,也能讓大眾更了解品牌的價值,更能透過消費者的喜好掌握其他關鍵的資訊。


企管三丁  陳虹綾

因為科技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競爭條件正在急速轉變。人人都有手機,而且每個人家 裡幾乎都有網路,這讓我們接收資訊變得更便利更迅速、人際之間的交往也有了改變。在這個社會網路中,還有著強聯結跟弱聯結的區別,強聯結比弱聯結更容易產生綜效,因為弱聯結還需要彼此去磨合熟悉,但在科技的發展下,弱聯結也可以產生價值了,因為網路把不熟悉的人都串連了起來,這也讓企業的經營模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在資訊流通這麼方便快速的現在,口碑行銷就顯得很重要了,尤其是身邊的人的推薦,有非常大的機率影響消費者是否願意購買。

老師還提到一個觀念是關於員工與奴隸。我們在網路上或多或少都是現代奴隸,我們不拿薪水、對主人忠誠甚至做事越多越高興,在網路公司眼裡,我們辦的每一個帳號、每逛一次網站都是他們的營收,無數個開放的網站成為資訊交換的平台,眾包在這些平台上產生了巨大的效果。像是那些及時車禍、災難影片大多是由民眾拍攝並上傳影音平台或網路社團,再由新聞轉播報導、google地圖的交通現況是塞車還是暢通,也是每位用戶民眾回傳GPS定位點來估算的。那我們為甚麼要當奴隸呢? 這是因為我們想要獲得多方交易中的價值。多方價值交換的例子有很多,免費的電視節目、零元手機等等都是。

老師特別說明維基百科跟 google search。維基百科他有著三方的價值交換,作者會把知識寫在維基百科上並獲 得個人滿足、讀者會從維基百科獲得知識並貢獻人頭、捐贈者會捐錢給維基百科並獲得個人滿足以及稅務減免。google的模式就比較複雜,網站可以提供資料來源給google並獲得眾多的資料暴露、也可以發布資訊給使用者獲得更多曝光度,使用者可以從google獲得知識並貢獻人頭,廣告商或業者可以給 google 廣告費以換取廣告數量、聚焦,以提供使用者商品資訊,如果消費者買單,那他就會賺到錢。所以現代企業所面對的課題是:如何找到顧客價值,設計誘因,引發參與意願,讓民眾能獲得價值自願成為現代奴隸。

這次的演講讓我獲益良多,畢竟我平常從沒有以這樣的角度思考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 網站的經營模式,也讓我發現我已經是好幾個網站的現代奴隸了,難怪有些遊戲明明是免費遊戲,但營收卻比付費遊戲高,原本我以為是有人在遊戲中課金,現在想來那可能是每有一個用戶就會賺更多錢,而且通常這些免費小遊戲都會安插廣告位。社交軟體跟匿名平台人氣那麼高,可能也是因為他抓到了吸引民眾的誘因,讓民眾能在這些平台 獲得自己想要的資訊或價值,進而自願成為奴隸,奴隸越多,這些公司就開始賺大錢了。資訊科技發展的如此迅速,與以往相比已經大幅改變,企業的經營模式也要與時俱進,不然只會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


企管三丁  何浠渝

在今天的課程中聽了范教授的演講,感覺受益良多,他用很有趣的方式講解了科技創新的廣泛應用以及為社會所帶來的影響。世界儼然形成了一個共享經濟的時代,社會結合科技以網絡雲端資料產生電子支付、線上點餐、手機簡報器和手機開啟冷氣、電燈、打掃機器人等狀況,顛覆了傳統的經營、社交模式,以新的、突破框架的思考方式來演繹,為基礎的生活型態。而在科技資訊之下有效的活動空間、人際關係的疏離狀態和溝通範圍的擴大的强弱聯結,精準詮釋了在科技時代反應時間的容許時間縮短。

我覺得令我印象最深刻是强弱聯結所產生的綜效的部分。因爲在我以前所理解的部分,一直都認爲強聯結所帶來的效益是最大的,因爲強聯結指的有親密關係的人在組織之間具有較强的聯結、信任關係和具有同等價值以及規範的時候,組織中任務之間的傳遞會更加的有效率,可以有效促進任務的完成度與精準度。但是聽完范教授的演講之後我有一個顛覆性的改觀,在現代資訊社會中強聯結的缺點在於長時間的相處,形成同溫層,可能彼此擁有的資源單一,會讓自己長期處於一個封閉的系統,無法得到更有價值的資訊,缺少更加多元的外來資源、建議讓自己可以跨領域學習。

最主要的弱聯結的部分范教授以很多例子作爲解説,比如說:維基時代、Google服務、蘋果APP Store平臺和最佳時機的新聞片段等等,那從維基時代來講,傳統的「大英百科全書」是近代世界各國百科全書中連續刊行時間最久、影響最大的一部綜合性百科全書;使它走向歷史的「維基百科」是在全世界志願者下完成的以網絡為基礎的百科全書,讓分散各地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爲編輯者。這種分散式的運作機構是弱連結之下的產物,讓不同年齡、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人產生連結,帶來更多了知識、資源以及機會。弱聯結所帶來的鬆散聯係使資訊可以更加的多元、精準,但卻不像強鏈接那樣有效率以及會缺少穩定、忠誠度。要如何分配强弱鏈接的比例,創造自身最大的收益是現在資訊時代中社會大衆需要思考的。

科技帶來的資訊量、產物過於充足,而我認爲眼下最重要的是人們要如何爲自己的時代去下定義,網絡科技已經參與了人類的自然、現實與世界,我們被科技指引著向前行走,科技的力量已經開始決定人類與世界的樣貌了。所以我們需要思考科技時代下什麽才是自己所需要的,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我們需要思考科技時代下强弱聯結的運用比例,而不是全部都任由科技所擺佈,看不清事務的本質。


企管三丁  周祐群

范教授這次的演講真的對我有很大的啟發與思考,范教授在演講的一開始就闡明企業的價值:賺錢,無論是營利或非營利的組織,他們的目標就是要賺錢,而企業賺錢的唯一途徑就是提高自己對顧客價值。

范教授舉例說明,蘋果公司手機漲價,依經濟學供需法則的角度來看,價格越貴的,需求量越少,但根據范教授的演講,我那時才終於明白,蘋果公司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蘋果不在乎其市場的市占率,而是在乎獲利率。蘋果公司的手機在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市佔率11%,但卻佔據了整個產業80%獲利,這是多麼驚人的一個數據,這也是難怪蘋果公司不願意降價去拓展他們的市佔率,畢竟為了降價損失利益的情況下,去妥協增加市占率,怎麼去想也是不合理的。

而范教授有說明,現代社會環境變動的推動因素:1.科技創新,裡面包含了運輸、IT產業、2.全球化、在2022商業環境挑戰中,有以下幾點:1.中美貿易戰、2.大型瘟疫、3.全球貨運、4.油價震盪、5.中國大陸經濟困境。在這幾點的威脅下,全球供應鏈斷裂,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問題! 過去450年,世界各國強調的是,追求「精實生產」的方式來運作經濟,但最近幾年,由美國為主的歐美國家意識到中國的崛起與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反而開始轉變舊有的經濟運作模式,反而更強調「韌性供應鏈」的重要性。

從科技發展的現況我們可以知道,人類的發展是不可逆的發展,所有現代科技,都是在這150年內發展的,而現在所有的事情都沒有塵埃落定!還會有更多新的科技與產業相繼推出,我們該怎麼跟上世界而不被市場淘汰,反而變成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對企管系,對各個公司的管理者,重要的是…… 技術帶來的機會?還是顛覆傳統的嶄新經營模式? 在現在的資訊社會裡,因為手機與網路的高速發展,已經顛覆了舊有傳統的人際關係。

社會網路進行的有以下兩點:1.強連結、2.弱連結,以前,人們認為只有強連結才能產生綜效、產生價值,但到了現在,如何把弱連結進化成強連結,也能才能產生綜效、產生價值,反而變成各個公司要去面對的問題。關於網路技術帶給我們的本質是什麼?身為一個管理者,要不在乎他是什麼,重點是其中的作用!這個作用能帶出什麼價值。就從范教授的其中一個舉例,維基百科,這個網站成功的利用弱連結產生價值,把網路帶來的創新與抹殺,發揮的淋漓盡致!把擁有悠久歷史的大英帝國百科全書給擠下世界的舞台,成功地替換了原有百科全書領頭羊的地位。

范教授還有提到一個專有名詞-Crowd sourcing 「群眾外包」,在裡面談到,在舊有傳統企業,其核心價值在於營收、成長、每股盈餘的表現上,但對於現代企業,其核心價值反而是-誰的用戶越多、誰的客戶黏度越高、誰的價值就越高。例如-Facebook,還談到-口碑行銷,為何現代社會有人願意當奴隸,我們如何區別奴隸與員工的差別,員工要求事少錢多,但奴隸,你給他越多事還免費勞力,他們反而還很樂意幫忙做事,在其中就討論到價值的不同與多元化價值、多方交易的關係。如何找到顧客價值,設計誘因,引發顧客本身自發性的參與意願,是現代企業要去努力達成的目標

簡單來說,現代交易模式,就是三方合力或更多方交易,三贏或多方都贏的局面,所以現代企業,會爭取與越多方合作,並且努力達成、爭取越多方面的贏面。而傳統市場交易,兩方交易,一定有一方輸。引發奴隸的這種商業行為,才是現在商業模式發展的主流!但是我們還是要持續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去抱持自己的彈性,接受任何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現在主流的營運方式,還是會因環境的改變而發生改變!所以在現代科技中,藉由網路與手機的發展,非語言傳遞的訊息,非常重要!這也是我們要面臨到的世界與發展,如何去適應與生存,就必須不斷學習與主動增加好奇心,因為我們永遠無法曉得,哪天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就真的發生了。


企管三丁  蔡威凱

這次非常榮幸能請到范教授為我們演講,當開始上課時氣場就和以往的講師不同,可以感覺到其經歷是相當的豐富,更準確來說應該是希望對來聽課的學生能獲的收穫而去,而不適來混混分數而已,這種感覺自高中畢業後就不曾體會到。

 本次的主題我認為是在探討整個資訊相關產業的進程,以及我們無形中面對到的問題,從而影響到我們,其中一項以往我們都不曾察覺的主題,一被點出來真的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那便是我們一直因為互聯網的關係默默成為各大企業的奴隸,起初只是不以為意略帶輕蔑的看待這個主題,但隨著內容漸漸展開,彷彿晴天霹靂般,原來當我們在上社群網路時,就已經默默的受到各種牽引,我們無償的替公司打廣告甚至花錢購買該公司的商品,如此盲目的相信該品牌所帶給自己的虛榮心。在愛情全壘打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妳如此愛它時,那個它有曾經為你做過什麼嗎?甚至愛過你嗎?而當我們為了該品牌宣傳、購買、轉發時,我們到底獲得到什麼。因此當被告知我們其實這在做著這些品牌企業的奴隸時,才會如此震驚。就如同本次演講的題目所說的『資訊科技下的顛覆性思考』確實首位呼應。

而接著提到說在現在的社會往往能接收到第一手消息已經不盡然是記者了,反而因為網際網路的發達使得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事件發生的第一發布者,舉例來說前陣子韓國梨泰院發生大型踩踏事件時,當下我就從某個社群獲得第一手的影片,而過了不久,我才從各大新聞媒體看到相關的報導。由此可知當網際網路高度發展時,有時候我們獲得到資訊的速度,可能會大於傳統的新聞媒體。

而接著又提到關於地圖的內容,每當我們外出時時常依賴地圖APP的幫助,但是我們卻沒想過為什麼當遇到塞車時可以立即在地圖上看到塞車警示圖,其答案便是在下載後的同意書中,我們勾選了該城市能獲得到我們的手機位置且不需過問,而我們未了貪圖方便讓他人隨意得知到我們的個人資訊,而前陣子便有一項APP就是因為定位相關問題,而導致該城市面臨下架跟公司解散的問題。

 因此在我們享受到科技所帶來的紅利時,我們耕應該知道,我們享受到的這一切是透過什麼樣的代價抑或是付出怎樣的成本,有一句話套到現在依然適用:免錢的最貴。而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去注意自己的個資是否安全,如何獨善其身是我們所要面對的課題。


企管三丁  申倩瑜

這次的講座主題在探討資訊科技的進步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在講座的開始,提到科技的進步為我們現今的世代和人類帶來的改變,像是現代人手機不離身,排隊時玩手機、搭車時玩手機,甚至上廁所也要有手機陪伴,又甚至已經坐在餐廳吃飯也在玩手機。以前的時代,人們之間的聯繫會受到距離的影響,現今科技進步使人類不用受到距離限制也能進行聯繫,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也讓聯繫的次數可以提高,但卻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慢慢沒有了溫度。

今天的講座中,我印象深刻的是「群眾外包」以及高德地圖和維基百科的部分。高德地圖讓客戶使用地圖,但因為地圖沒有表示測速器而被罰錢,是可以向高德索取賠償。這個方法我覺得很酷也很新穎。高德的做法不僅可以增加客戶好感評價,還能藉由廣大客戶更新自家地圖,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維基百科的方法高德非常相像,原本想要建立一個百科,但透過各方面專家一個一個條目整理速度太慢且效率低,後來開放給全世界的使用者只要申請帳號就能編輯,也為了避免詞條內容錯誤或是隨意更改,維基百科也要求編輯者編輯時須要附上資料來源佐證,借此不但可以節省人力、提升詞條量和使用者參與率,也能由更專業或是更了解一些詞條的人進行最專業的解釋。

群眾外包的說明,讓我產生了很多新想法,我們在新聞看到民眾拍攝的影片時,常常覺得很理所當然,我們不曾仔細針對影片去細想過這些都是眾包所產生的效果,因為新聞台不可能派人立在各個地點預先設好鏡頭來捕捉畫面,道路攝影機也可能因為角度提而沒拍到事情發生經過,因此只能靠剛好路過,或是剛好有拍攝畫面的民眾,來獲取最精彩或最關鍵的片段。而後,還提到「多方價值交換」,像是Google Search就是個例子,網站提供資訊給使用者,而使用者給網站帶來曝光度;而網站給予Google資料來源,Google則提供眾多的資料曝露給網站;而像是廣告商或是業者也會透過廣告費和Google交換廣告的數量和廣告聚焦;使用者則藉由使用者數量與Google交換知識和資訊;使用者和廣告商業者之件則是金錢和商品資訊的交換。透過多方價值交換形成一個善的循環,為大家帶來更多的效益和方便性。

現今科技的進步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營運方式也跟隨大環境改變,像是自然環境、政治經濟、科技條件等等,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科技的進步增加了人類生活便利性,提高了生活品質,也讓我們對未來能夠保有無限的期待。


企管三丁  余鎮呈

聽完范老師的演講之後,讓我對科技時代有了全新的觀點,在2000年網路剛開始普及 時,在網路上還沒有那麼多資訊,但藉由科學家與人們自發性的行為將各方面的資訊,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歷史故事甚至是個人的經驗分享,都讓網路變得更加豐富有趣,而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資訊放到網路提供人們搜索,已無法滿足人們想要快速且方便的獲取跟電腦一樣多的資訊,於是就有了智慧型手機的出現,來讓世界的經濟流動變得更快更有效率。而也有許多資訊應用,生活應用軟體平台開始不斷的出現,像是google多方應用, YouTube, Google map等等,藉由智慧數據搜集,網路不斷的將我們的喜好,搜索活動傳送到大數據資料庫,並將這些數據轉換成一個產品,讓公司企業從以往在電視打廣告,觸及人數雖然多,但觸及客群是無從了解的,只是網路行銷顛覆了傳統的行銷,像是 Google廣告可以根據你的需求制定廣告方案,像是我一天花1000塊的廣告,但我可以選擇我想要投放的地區,還有輸入購物關鍵字來讓我的客群觸及更加準確。

我認為許多人在關注的資訊安全問題,其實是根本沒有意義的,因為你自己的個人資訊與數據都掌握在別人的手中,絲毫無法知道自己的資訊究竟流到了哪裡,甚至APP在近幾年開始廣泛使用了群眾來幫助軟體更加完善,像是大陸的導航APP將發現測速照相機的工作交給APP的使用者,只要找到新的測速照相,就能獲得獎勵,而開發APP的公司其實也是整合APP系統公司的奴隸,免費的幫系統公司上架好用的軟體,並且系統公司還可以從中收取APP公司賺取的費用,所以我們生活中已在不知不覺成為網路的奴隸了,不管任何人都一樣,已經成為無限的循環,你當別人的奴隸,別人也是在當你的奴隸。

我們應該放寬心去使用網路,不要在乎這些關係,網路使我們生活能更加便利,學習更多東西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每個人只要對網路倫理有著基本的認知,相信網路世界的環 境會越來越好,而資訊更加透明是未來不管是企業,還是使用者都必須面對的課題,資訊 透明可以讓網路減少謾罵,減少詐騙,網路的世界還需要我們奴隸不斷的去進步與突破。


企管三丁  陳彥旭

這次能夠邀請到前中央大學的資訊管理學系的教授范錚強教授到課堂上演講,實在是不同的體驗。首先,范錚強教授一開始就給人很不一樣的感覺,氣場上就給人非常強勢的氣勢,當時我坐在最後一排,硬生生直接把我挪到第一排去,不是第一排不好,而是看投影片看到我脖子很痠。但是我明白他希望大家能夠在這場演講中有所收穫。事後去查,這個教授真的資歷非常雄厚、豐富,真的很厲害。

這次范錚強教授在課堂上演講的主題我們並不陌生,研究與探討整個資訊相關產業的變化與他們在近年來不斷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其實覺得他把我們比喻成奴隸的時候,剛聽的時候我其實非常錯愕,但是事後想想我覺得非常合理阿。我們因為互聯網、科技等等的關係默默成為各知名大企業的奴隸。同樣來說,我們在網路上接受到許多有關iPhone 13的產品資訊,當我選擇iPhone 13作為我的新手機,我們似乎無形之中,正在替蘋果公司製造太多太多對它們有利的利與益。這很可怕,我們確實不知不覺間倒退一百多年前大清朝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總管李蓮英那樣,我們並沒有從蘋果公司那邊獲取利益,但我們很開心使用他們的產品,這不是奴隸,那又是什麼?

  范錚強教授也有提到說現在社會上接收一手消息的角色,早已經不是活躍在各大新聞報章雜誌新聞台的記者們,因為網際網路發達,網友們可以把事件當下發生的事情發布在社群媒體,像是instagtramfacebook,就好比說這次梨泰院發生意外,也並非有記者第一時間在那邊報導,他們從網友資訊得知才知道要去報導這件新聞。那反觀台灣來說,倒也是發生了一個現象,記者們撰寫新聞內容時,常常透過臉書一些所謂爆系社團作為他們撰寫新聞的來源之一,易造成台灣新聞品質時常良莠不濟,但同時,可知當網際網路高度發展時,有時候我們獲得到資訊的速度將來也許會大於傳統的新聞媒體。

此外,范錚強教授亦有提到我們騎車開車很常使用手機上的導航app,比起時常要回原廠更新的車機導航,導航app確實是方便不少。但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是我們似乎沒有認真想過,我們享受這些便利app提供的功能的同時,它們如何提供這些立即性的資訊給我們。答案就是在下載app後的同意書中我們勾選了是否永久開啟定位功能,而我們為了貪圖更多方便與功能,讓這些app背後的公司隨意得知我們很多的個人資訊,

這樣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去注意自己的個資是否安全是否有外洩疑慮,了解我們享受到的便利與方便是透過怎樣的代價或是付出多少的外部成本,如何保全自己、保護自己是我們所要面對的課題。未來的這樣的課題與挑戰,只會多,不會少。


企管三丁  龍信文

當今網路對我們影響是相當大的,而我們這一代剛好就是搭上了這班車,當我是國小生的時候,就有翻蓋手機,慢慢的到了國中就有智慧型手機。從國小大家認識同學是用對方口說,聊天去認識同學,到了高中和大學都是用社群軟體去看對方去了哪裡,在哪裡做什麼事情。慢慢地對距離的感覺沒有那麼重要的。以前從台北到高雄4~5小時,現在做高鐵就只需要不到一半的時間,只能感嘆科技的發達。有了科技的進步,也讓社會有更好的發展。像是國小查字,都是使用字典,到現在的國小生可能都是利用手機上的字典來查。而對資訊的取得是非常的方便,連原本的大英百科也被維基百科取代。

我們這一代是相對來說比較方便的,人人都是專家,大家都可以從網路上找到想要的資料,但對於資料的來源,可能就要有審查的能力。而老師也有提到,科技進步帶來對人際關係的問題,比較親的家人就沒有以前那麼親,比較遠的親人就會相對來的好。因為家人可能聚餐的時候,就不是聊天,而是滑手機,看電視。而可能在以前,聽到家人朋友要出國,可能以後就見不到面。到了現在,在多遠的地方,打一通電話就可以聽到對方的聲音,就可以看到對方。而科技和資訊帶來的不單單只有好處。也造成了傳統收費站走入歷史,多數的勞動力用機器取代。對環境上的改變也是巨大的,從外面可以接觸到的資訊就相當多了。

科技革命孕育出新產業,改變了經濟發展格局。科技革命的直接結果就是產生新興主導產業,從紡織、蒸汽機、鐵路、石油化工、汽車等一直到今天的ICT、互聯網,技術體系、產業組織、就業結構、國際分工等都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嬗變。現代信息技術和交通技術直接導致了經濟全球化。科技革命帶來了新文化,改變了社會發展格局。在西方工業革命早期,勤勉革命和工業啟蒙帶來了當時的新文化,19世紀以來美國的崛起則帶來了大眾文化。硅谷的興盛,與嬉皮士文化和技術烏托邦密不可分。留聲機和攝影技術創造了電視電影,互聯網帶來了新媒體和網絡文化。文化樣式、社會組織、生活方式等都因科技革命發生深刻變化。


企管三丁  黃筱筑

在這科技進步的時代下,我們得到了許多的方便,同時,我們也忽略掉了一些科技進步後面所帶來的影響。整體演講下來,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員工跟奴隸的差別」,根據范教授的解說,員工即使拿到了金錢(薪資),也不一定會做的快樂;而奴隸雖然沒拿到任何金錢,但還是很享受、快樂。像是Facebook這個社群軟體,現代年輕人雖然沒有太常使用,但是只要一使用就會增加Facebook這家公司的市占率;另一個例子為Google,我們免費使用了GoogleChromeG-mail…等應用程式,可是Google卻沒有給我們薪水,然而身為使用者的我們卻默默幫它增加了市占率,而且我們也使用得很開心,然而這就是一種奴隸行為。

雖然奴隸這個名詞看起來或是聽起來就是不好的名詞,我們自己也都知道不要成為某某的奴隸,但透過這次的演講,即便自己不願承認,然而在我們使用手機或是電腦中所提供的服務,我們已經成了為科技奴隸,且緣由就是來自於他們所帶來的方便,例如:GoogleG-mail服務讓我們能夠快速地收到來自他人的訊息、Netflix所提供的影集,讓我們能夠看到來自各國的影集、Facebook讓我們能夠傳遞訊息、發布動態,讓他人能夠看到自己的狀況等,這些程式所帶來方便性讓我們陷入長期性的沉浸/成癮。

科技的進步除了帶給我們方便,但也導致我們天天都沉浸在手機或是電腦螢幕中,在范教授的簡報中能看到捷運上搭乘的乘客都是低著頭滑著手機、在上廁所的人們也是「機」不離身,所以我覺得這裡可以反思一件事情:「要在何種情況下,人們才會放下他們的3C產品,認真看待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科技進步同時也讓我們開始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只要一打開手機就能立即知道今天所發生的新聞事件,不用再依靠人的口吻相傳就能夠知道事件內容,然而這樣的方便讓我們難以放下3C產品,所以我覺得要讓人抬頭看待/面對社會是件困難的事情。

面對這資訊爆炸的時代,即使我們現在難以脫離科技方便的魔掌,但是我們也要學會不要將全部訊息都吸收,因為有些資訊並非全部都是有用處的,而且我們還是要利用人類的腦袋去思考事情的是非或是內容是否具有意義,若只是一股腦地去接受龐大的資訊,我覺得總有一天人類會變成完全沒用處的生物,因為這時的人類已經忘記怎麼去思考、判斷了。

整場演講下來,我覺得范教授所講解內容很不錯,教授讓我們發現了我們從未發現的事情(也就是成為奴隸),但能不成為奴隸真的很難,因為科技所帶來的資訊真的是太方便了。所以我覺得我現在能做的就是不要完全陷入至科技,畢竟我覺得科技只是一種工具,如果我們完全身陷進去,那我們的思考能力可能就會降低許多,就像現在AI的進步,雖然可能會取代掉一些人類的工作,但要記得AI也只是一種工具來節省人力而已。謝謝有這個機會能夠聽到范教授的演講,除了讓我有許多的收穫外,也讓增加了一些值得我去思考的問題。


企管三丁  倪佳芊

當天一開始上課,從教授要求每個人坐到前面就可以看出教授很看重一個人肢體語言和個人態度。上課當中教授就有提到很多事物已經開始因爲科技的發展不斷地在改變和進步。在現今時代,很多事情因爲資訊科技的力量不斷地在發生變化。我們如果能夠掌握資訊科技的實際應用,並且不斷地去探索最新的科技和研究,不管在哪一行業都會有用武之地。另外,如果我們的專業能力不是科技資訊這一方面的,作爲企管系學生的我們這至少應該對與企業管理相關的科技有一些瞭解。我們可以選擇對的專業人士在自己企業發展的路上幫助自己,也可以避免自己與最新的發展和資訊脫節。

現代社會環境因爲科技網絡的創新加上全球化的相互影響下,我們的所有活動,如:生活,教育,醫療,貿易等等都在飛速改變和進步。在不同的時代,商業環境面對的挑戰也大有不同。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促使商業環境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以及解決問題的模式更加多元且新穎。以往的一些商業經營模式和經典的應變方式都不一定能夠適應於現在。我們需要針對各自情況更多的創新創意尋找解決的方式。在演講中有提到長榮運船卡在了蘇伊士運河的個案。針對這項個案,如果我們對相關海運物流科技的資訊沒有有所瞭解,就會和當時的記者有一樣的想法,提出相同的疑問:為何不卸下貨運箱,讓船能夠順利離開。

以往的企業非常看重市占率,但其實市占率不代表著利潤最大化,演講當中提到的蘋果公司並沒有將市占率看得很重。他的盈利為6成,如果他願意可以將盈利售價降低,以將市占率擴到最大。可是它並不需要,因爲降低產品售價和擴大市占率,對於他的高階品牌形象和長期利潤並沒有很大的幫助。另外,蘋果公司只專注於手機,平板,電腦和配件的研發。對於應用軟體並沒有放太多的心思。這也是它能夠通過與軟體公司合作獲利的方式之一。我認爲蘋果公司是個創新且勇於嘗試不一樣而獲得成功的公司。當然該公司的發展和創新並不是魯莽和衝動的嘗試,而是因爲資訊科技的發展和變化延伸出來的新的商業經營和發展模式。

當中還有提到Wikipedia。現如今的網絡科技發展以及人們對於網絡資訊準確度的追求,打破了一直以來只有強聯結能夠產生價值的慣例。弱聯結在通過網絡可以讓全世界的網絡使用者連接起來,形成一種强大的影響力。網絡科技通過聚集了弱聯結的力量產生綜效。

總而言之,網路資訊科技的發展非常的迅速,促使我們的社會也在飛速地發展。我們雖然沒有辦法精通每個資訊應用,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間斷掌握資訊的最新功能和應用去解決現有問題或應變未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我們除了跟隨最新的步伐,也可以去爲未來的一些發展有一些預想,拓展一切的可能性,讓我們不只是掌握和追從,也能創新和開拓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