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心得分享

中國創業進行式


財法三乙 丁世宏

本學期的最後一次演講,老師邀請到洽吧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趙式隆董事長來為我們分享他的創業機遇與當時中國的創業環境。演講主題依市場、資本、人才三個層面而分為五個章節–中國創業環境、中國新創特性、獨特的互聯網生態系、中美貿易戰下的新創、台灣新創在大陸。

1.中國創業環境–講師在演講一開始的時候,就和我們分享他自身的創業經驗並由此帶入主題,大學生常使用的線上學習資源平台ZUVIO就是由趙董事長所創設,在出售該平台且獲得資金後,即於2015年赴中國再創業。講師分享了許多他的所見所聞,中國新創公司間的彼此競爭、人才的衝勁與實力、創業街的人來人往、與企業主管的會談,皆為難能可貴的經驗與機會。

2.中國新創特性–此部分講師和我們分析了中國新創企業的特性,更以一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直接點出求快的要點。講師分析眾多在中國的新創企業,以快速發展成長且高效率的擴展,若像台灣或他國的創業歷程緩慢,則隨時都將遭到淘汰。講師分享了多個案例,其中令我最感興趣的是「考拉班車」,一家以共享巴士為目的所成立的新創公司,從籌資到成功至後來的收購僅耗六個月!講師也和我們探討中國企業彼此間的競爭、購併,外送企業巨頭間的競爭及背後不論成功或失敗的數不清的案例。

3.獨特的互聯網生態系–中國能有如此優勢的創業環境,與其獨特的互聯網生態有極大的關係。講師和我們分享他在中國使用行動支付的經驗,介紹中國的兩大支付工具-微信支付、支付寶,行動支付在中國具備優勢,其技術演進並帶動未來數位貨幣之趨勢。講師亦和我們分享微信上面小程序的使用,逐漸取代傳統網頁,透過人工智慧與後台背景技術改變,並打破多年來官方網站或網頁平台的架設,以更快速、方便及效率的服務使用者。

4.台灣新創在大陸–講師快速的分享一些有趣與重要的觀察,例如「外賣帝國的資本戰爭」、打造有創意的獨佔企業、中國創投的賽道理論、打車軟件的合併與競爭、大型企業巨頭整併中小企業壟斷市場⋯⋯等。透過中國的外賣外送市場可以發現,經濟學中的馬太效應,雄厚資本與資源掌握的企業透過併購實現市場擴展,講師亦提到其在中國外送時,發現極為誇張的惡行低價補助戰爭,資本企業以高額補貼回饋打擊同業,快速衝擊市場提高市占率,進而整體壟斷。另一個趨勢是從早起的山寨企業演變成中國版本的麥當勞、中國版本的星巴克等,有外國成功案例為模板復刻的企業。

由於時間關係,講師在演講尾聲提出了「中國創投的賽道理論」,指出資本投資新創猶如賽馬,往往將其資本分散投注多個新創企業,當其中一家企業成功則能為其提供收益,我認為此現象和講師先前所述的資本壟斷有極大的關係,透過資本挹注進而更加的掌握市場機會及趨勢企業,使之更為強大。

很開心能在這學期參與老師邀請的演講活動,從中真的能學到很多,也能更加的了解中國市場環境與台商企業在中國的經驗分享,謝謝講師精彩的分享,也謝謝老師用心的安排。


企三丙 葉品辰

12/13老師邀請到創業家 趙式隆老師來演講,原來他是zuvio的創辦人,也是最年輕的台大電機博士生候選人,更有許多精彩的經歷。聽了趙老師的分享,讓我知道原來在中國大陸的創業及經營模式是跟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他們有一套自己的模式,甚至外國大企業要到中國大陸的話,也要「中國化」才可以經營的下去,要聘請大陸人,然後變成像總公司給他資金,其餘都是獨立經營,無法想像有這種情況。老師在報告時有提到,如果在大陸,就是一句功夫電影中,火雲邪神說的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所有事情在大陸都是「快」,他們那邊人太多了,競爭也非常激烈,所以要把握任何一個機會。

更因為人跟人之間的信任關係沒有像台灣之類的很強烈,基本上是非常薄弱的,所以他們也發展出了第三方支付的商機,更將數位化、行動支付大幅運用到生活中,講師有提到他之前住在大陸的時候,帶他看房的人只有幫他的「電卡」存一點錢,讓他被斷電,在與樓下的警衛溝通後,他教他如何儲值,一下就有電了,直接被震驚到,這種事情在台灣等等根本不會發生,沒想到他們已經進步到這種程度,所有事情,包含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在手機一機搞定,也線上付款,在世界開始推行行動支付的時候,大陸在六七年前就已經運用到這種程度了,講師有說到因為他們在電腦時代還沒跟上腳步,產業鏈等等也不完善,但到了改革開放後,各行各業大幅發展,手機供應鏈在大陸也非常盛行,所以他們就開發出了自己的一套模式,如同前面所提到的行動支付等等。

就像台灣在電腦的部分有跟上世界的代工那一波,後來就形成了相關領域非常強,如半導體等。演講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講師說大陸的新創或發展都是「紅燈繞,黃燈搶,綠燈爆衝」的賽道模式,這也呼應了前面有說的「快」,大家都在搶,而大陸的政府法令那些也非常不完善,時常等到企業發展起來再去做管理,好笑的是,這些企業還要感謝黨跟政府的指導,這也是只有在大陸才看得到的。最後,通過這場演講,我們真的不能用世界或台灣的眼光來理解大陸,他們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如果要進入大陸就要更加深入瞭解。


企四丙 連尹誠

「你可以不喜歡中國的體制,但你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經濟正在飛快成長。」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中國現在的經濟、社會、體制情況,對我們生長在台灣的人們而言,要在經濟發展和自由之間取得平衡,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自由的環境,而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體制,開創出一個屬於中國的經濟時代。

創業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大家常說,我們看到檯面上成功的創業家,不過是嘗試創業的幾萬人中少數成功的人,創業要面臨的風險包括投資項目、資金、競爭環境、管理、團隊、人力資源、財務等等,這些都還算可預見的風險,更多的是創業後的不確定因素。然而,選擇在中國創業更是一件需要審慎評估的事,雖然一旦成功後,獲得的利益肯定是相較於其他地區多出好幾倍,但要在中國的法規、體制、環境下生存,的確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

演講中演講者有提到在中國創業的幾個困難和獨特性。「山寨品牌的盛行」,在中國甚麼品牌都能被抄襲,舉凡喬丹、nike、肯德基、麥當勞等等,大至跨國企業集團,小至地區性品牌,只要能抄襲的中國都會有業者想辦法抄襲,然而抄襲還不打緊,更艱難的是告上法院後正版品牌還不見得能獲得勝訴,這情況使的許多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後面臨許多品牌商譽受損的問題。

再來就是中國獨特的「互聯網」,在中國不用google,用的是百度;不用line,用的是微信;不用facebook,用微博。這些都是中國自己生產的互聯網科技,因為中國的政治因素和體制相對封閉,許多資訊是需要被管理且控制的,因此當國外投資人要到中國創業時還必須先適應這些在中國使用的搜尋引擎及網頁。

除了創業在中國會面臨許多困難外,在中國工作也得面臨許多挑戰,中國的工作環境更為競爭,更高壓,早上8.上班到晚上8.下班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工作中的溝通和競爭也是更激烈的。雖然我本身對中國沒有多大的好感,但如果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中國現行的經濟與科技發展,的確有很多地方值得台灣學習,包括他們在科技的運用,電子錢包、點餐系統電字畫等等,還是有值得台灣學習的地方。有朝一日,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實際到中國的一線二線城市看看,看看中國式如何在短短20年內成為能和歐美國家抗衡的強國。


會計四丙  張紋銣

速度,是中國新創圈一個重大的特色,也是絕大部分的台灣創業者到中國發展要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幾乎所有到大陸發展過的台灣創業者的一個共同感覺就是,每次回到台灣,緩慢的生活步調,就好像是在度假一樣。

中國式創新的本質,就是貼近中國本地使用情境的商業、服務模式上的創新。看簡單很簡單卻往往是傳統外來以技術創新掛帥,習慣規模化的國際大廠吃癟的地方,從最初的瞧不起,到後來的學不會、看不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以技術來解決世界的問題的這一套,在中國大陸是行不通的。中國人民要的,是以新的模式解決中國自身的問題。而這個解決方案,往往跟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事實上,中國正從國家戰略層面,希望透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一帶一路的方式,建構以這套商業、服務模式上的創新文化與價值鏈,構築一個以中國為核心,從南太平洋深入中亞到歐洲的經濟體系,與一直以來西方由美國為核心,從物質技術出發主導創新的經濟體系分庭抗禮。

中國大陸這樣以商業、服務上的創新模式的來由,其實是習慣成自然。最初,是因為資訊和物質文明上落後歐美,在看到國外的成功商業與服務模式後,拿到中國來拆解,迅速佈署搶攻在國外已經被滿足,但在內地甚至尚未被發現的需求與市場。演變到現在,已經轉換成隨時資本與市場都在瘋狂邊緣,試錯的時間成本已高到無法承受,投入時間去細緻研發等作法,無法瞬息萬變的激烈競爭,不得不為之了。

中國大陸有一套自己的思維方式,外面的世界進不去,但裡面會移植外面的東西,發展出專屬自己的模式,擁有很完整的生態系。「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很多人學習風險控管的第一堂課,而這也是中國創投的「賽道理論」基礎,當看準了一個新產業的時候,這些早期風險投資人往往不會只投資一間,因此在中國許多互為競爭對手的早期公司,有著共同的股東。但是,我覺得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即使目前正是創業最好的時代,但想創業的人仍應認清創業失敗率高的事實,並評估好自己擁有的技術與資本,會不會容易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


生科三  詹浣錡

這次是我聽為數不多不睡著的演講,我想對演講者表示更多尊敬,所以我全神貫注,手機用都不用的,且這此演講者與主題比較有興趣,一個創業的董事長來演講,我想讓他感受到還是有學生在認真聽他演講。

他講課有幾個很重要的點,像是關於上千家公司的競爭下,只存活僅剩三家的故事,這顯示了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部競爭力,要賺錢就要賺大錢,踩過別人的頭往上爬,找到最強的後台,最後獨佔整個中國市場,讓我覺得,在中國創業是非常不容易,董事長說只有時間是錢買不到的,三個月,就三個月的時間,最長半年就能決定一個項目的生死,用錢去砸,龐大的資金去闖,失敗了就淘汰,像是大陸的共享單車一樣,最後以一堆廢鐵收場。不經讓我思考,要怎麼做才能在中國大陸市場這塊大餅,佔據一席之地,也許是一種創新又方便又實用的概念,又或是一種與現今截然不同的科技。

我在今天12/14上分子生物學的時候,老師有和我們分享現在生物科技做代工很有看頭,雖然我不太了解實際上有那些是可以實施的,也不清楚在中國大陸是否已經有人在這方面獨佔了,我覺得這些是很有趣,其實我也想知道這位講者是怎麼樣的開始,怎麼樣的創業,人員的招募,公司行號的申請之類的,只聽到他開發Zuvio的故事有點可惜,另外一點是,我很佩服這位講者,他PPT做的很豐富,在這2小時是講不完的,可見為了這次演講是準備得非常用心。

想到一點,他提到挖角這件事,用了三倍多的薪水挖走講者的員工,我在過去有聽過大陸挖角是非常高的薪資,到最後卻是很多人做不了多久,就回來台灣工作了,據說是被大陸學走技術後沒用就放回台灣之類的,但講者講到的點是我比較認同的,就是大陸的工作環境比較惡劣,上班一天12小時算是正常,很多人沒辦法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工作,就是花數倍薪水,你也要付出相應的努力。

我很滿意這次的演講,感謝老師找來這一位這麼優秀的講者來為各位做報告,這就是我想要上這門課,經營管理實務,經驗是別人數年的精華分享。


企三丙  葉奕妘

在這兩個小時裡,聽了創業家分享了很多他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包含大陸的創業發展以及大陸特別的東西。其中還記得他說,台灣人都覺得大陸人的生活很苦,殊不知他在大陸,也常聽到他們覺得台灣人很可憐,甚至都有了解放台灣同胞的這種口號。其實我總覺得不管是大陸還是台灣,都有過得好跟過得不好的人,只是我們都希望自己比較好,所以都選擇看到對岸不好的一面,或許藉由這種鴕鳥心態能讓自己心裡舒服一點。

不可否認的是,大陸這20年來的發展跟進步是大家都有目共睹、深刻感覺到的,像我記得就有講到大陸自成一格的互聯網生態系統,這我就特別佩服,在一個搜尋引擎大家都用google的世代,大陸竟然能讓百度生存的這麼好,先暫且不管是用了什麼手段,可以知道的是很多的大陸人,也甚至其他國家的人,最常使用的不是google而是百度,能做到這樣我真的覺得很厲害。還有雖然他們不能使用臉書之類的社交平台,但他們的微博也有很大的市場,很多台灣人或是外國人都還有註冊,他們這樣的狀態,很像跟外界隔絕的另一個平行時空,沒有重疊、但一樣精采。

另外還有在快結束的時候,他提到了一個中國夢的概念,我覺得他的結論下得很好,那句話說:「中國,正在改變全世界。你可以討厭大陸人,但你不能不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你可以不去大陸,但你不能不知道它的發展到底有多驚人。」我覺得這句話提到了一個大家都需要注意的重點,很多人都會對於自己喜歡或討厭的事物以偏概全,就以台灣的政治生態當作舉例,很多人不管是支持哪個政黨,只要是支持的黨做的事說的話,就會毫不猶豫的支持或認同,而對於他不支持的政黨,就算是做善事,都可以找很多理由挑毛病。

而我認為,很多事情不要加入太多其他因素,像是個人喜好,就針對事情本身判斷就好,像我也沒有特別喜歡大陸人,除了自己本身遇到的經驗不好外,也多少有聽身邊的朋友說他們的經歷,但我不會因此否認大陸的影響力,因為事實就擺在眼前,大陸現在就是可以影響世界的國家,我不會加入個人主觀想法,但也不會因此改變我對大陸的看法,說簡單一點,我不會否認事實,但也不會改變我對大陸的定義。


企三丙 林宗諺

在這次講師的分享中有三個重要的主軸,創業加速、C2C(Copy to China)和創業環境,在考拉班車的案例中,我們可以得知一個公司的成立、成長到最後出售的時間能夠壓縮到一年以內,這種加速器的方式遠比其他國家來的極端和成熟,如今中國有超過1500個加速器,這種新型的創業模式無疑降低了許多社會新鮮人的創業門檻,這些加速器能夠提供資本、人才和市場,為剛起步的創業團隊找到投資人與員工,並匹配相應的用戶,只要該公司擁有行業的了解和突破的技術,便可以在加速器的幫助下魚躍龍門,成為獨角獸公司,而且這些的加速器不存在名面上的競爭者,因為其本身只是一個平台,有的加速甚至會將孵化的創業團隊送到其他加速器去進行加速,並交換創業團隊的資訊。

根據上述所提的中國加速器可以理解中國創業環境講求速度,這原因也跟另一個主軸有關係,那就是C2C(山寨文化),過往在提及中國的山寨時,往往都會以負面的評論帶過,而忽視其帶來的利益和對市場的影響,中國遠非表面上看到的這麼簡單,作為早期技術與資訊落後的國家,他們早已習慣將國外的商業和產品進行拆解,來迅速搶占國內的市場,這種商業模式早已屢見不鮮,其原理在於中國那龐大的內需市場和封閉的資訊環境(封閉互聯網),中國的人口注定了他的消費潛力,無論有多小的需求都能創造大量的經濟效益,封閉的資訊環境使消費者無法有更多的選項,因此將國外已經成功的產品帶來國內投入無異於複製貼上一樣簡單,它並非滿足市場或爭取市場,而是創造一個中國根本不存在的新市場和需求,在這種山寨的商業模式下,要從眾多競爭者脫穎而出的辦法只有兩種,一是在同樣的時間裡盡可能地成為最大的公司,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創業速度,第二種便是接地氣,將原有的產品包裝進具有中國特色的元素,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是中國山寨文化中商業模式最成功的一種。

最簡單的案例便是騰訊,騰訊常被人詬病抄襲國內外的商品再將其進行包裝販售,這是中國互聯網內人盡皆知的事,然而這些產品仍然有廣大的受眾和市場,王者榮耀也是其山寨產品成功的一項,透過抄襲國外英雄聯盟的遊戲模式並加入中國元素的角色和美術,徹底紅遍整個手游圈,中國近年來還有另一個成功的C2C產品,那便是BILIBILI,作為該程式的10年老用戶,本人我可以找到不少國外應用程式的影子,如NICONICOYoutube等,而且其產品的性能甚至遠超前兩者,這是作為使用過三種產品5年以上的本人的使用體驗,然而這產品在剛成立時,只是能放影片的平台而已,透過這10年來不斷加入國外成功商品的功能後,它變成了有潛力與微信這種老牌產品相提並論的資本,這便是中國創業環境中很有趣的案例。


企管三  王昱婷

其實很開心這次可以聽到有關於中國方面的演講,今天演講者的報告內容很精彩,讓我對中國有了更深層面的認識,我因為家庭因素影響,一直都沒有機會可以去中國探索看看,從小到大都只是聽大人談笑中提到,又或是在網路上看到中國的資訊,還記得在小時候幻想的中國是陸地很廣大的,和繁榮發達的上海,但事實上是有很多偏遠落後、生活水準不佳的區域,以及對於人身、立場存在的安全問題。直到近幾年來網路科技的發達,我們可以透過手機直接觀看到現在中國的狀況,像是現在我很喜歡中國的一個app小紅書,他有一點像是社群網站,會分享很多每個人的照片,每張照片都拍的很好看,有的人分享衣服、穿搭、更甚至是如何化妝,各式各樣我喜歡的東西在上面都找的到,所以我有事沒事就會想要上去看看。

聽完這次的演講我才知道中國的電費不是像台灣一樣,是需要先充電才能使用的,在台灣永遠都是用了多少的電、繳多少的錢,而會造成這樣不一樣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地廣人多,而台灣地小人少,並且台灣人的信用普遍屬於高的,但在大陸一切都是以你沒信用做為基準:你的電話月費必須要先儲值,讓電信公司能扣款,否則是無法使用的。中國跟台灣除了語言相似以外,其實沒有太多地方是相同的,中國很大、人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對中國既有的印象一概而論,還是需要自己實際走訪一次、感受過後才能了解中國的實際狀況。

2020年,中國的整個創業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所有的服務和消費關係都發生了變化,所有電腦端的操作都開始轉移到手機端,於是人們的支付方式、打車管道、訂票管道、外賣管道都發生了變化,讓生活變得更加方便。所以從這次演講中了解到,創業要抓住這一項趨勢,在新的消費和支付環境下,能夠建立新的消費者關係和商業模式,而現在中國貿易也在快速崛起,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全球經濟格局已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兩岸經濟都在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與中國大陸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建立更密切的關係,對於文化和語言相近的台灣來說意義相當的重要。期待未來等疫情結束之後,我能有機會去大陸旅遊,真正體驗當地人文社會風情,才能了解到大陸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