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心得分享

大陸企業人力資源與勞動管理實務

企管三甲 10041125 莊懷淇


一、基於歷史因素的兩岸特殊情感及差異

  談到中國,兩岸差異的討論總是免不了,蕭顧問在演講的一開始就談到,近二十年來,兩岸不管是薪資差異、經濟發展、環境變遷等的差距都逐漸縮小,尤其是硬體建設的成長速度飛快,甚至在第一線城市的商業區的繁榮程度,更勝臺北。台灣人基於對中國的「特殊情感」,期待在這未知的市場獲得高度的報酬,又怕受到高風險的傷害,這樣錯綜複雜的情緒交織,讓大部分的台灣人總是對中國產生矛盾的心態,而少部分的人走在極親中和極反中極端路線。

  中國的政治體系和台灣是完全的水火不相融。「以黨領政、以黨領軍」看似的一黨獨大的極權統治,但就中國「國情」而言,黨介入公共事務的管理,是當代中國政治下不可迴避的選擇。就歷史來看,國共內戰後,國民黨撤退來臺,中國大陸在當時必須在短時間建立起政府組織,才能掌控這片偌大的領土,不至於分崩離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當時的共產黨以組織領導方式掌控政權。而之後憲法更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模式確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幾乎沒有模糊地帶,「一切聽從黨中央」為最高準則。所有的組織制度設計都是為了確保能貫徹黨中央的命令,這樣的執行高效率,就某種方面來說,也是令人稱羨。

  以上政治的原因,大部分台灣人也是害怕與中國接觸的主要原因。中國對於收復台灣的野心從沒少過,更是讓台灣人忐忑不安的心情難以撫平。但是,中國的崛起引起世界的關注,卻也讓我們無法忽視這位讓人「喜憂參半」的鄰居。


二、唯物主義的中國

  演講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蕭顧問提到唯物論思想深植人心的狀況,不會有中國人在意公司偉大的願景和執行的目標,只關心他們可以得到多少利益。在管理學的「以人帶心」,在中國變成「以薪帶心」,看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一套的管理哲學,在中國的企業必須提出兼具唯心論及唯物論的公司願景,可能才得以實施。

  蕭顧問也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以「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說,高階主管在意的是上層的需求也就是唯心主義,而底層工作者就是底層的需求即是唯物主義。中國人歷經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長期政治批鬥及馬克斯共產思維滲入每個人的精神細胞。而1978年鄧小平執行改革開放,完全的社會共產主義要轉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舊的體制逐漸解體,但新的秩序卻又尚未建立,灰色地帶過多使人無法適從,「獨善其身」是當時唯一的生存之道,這也是至今中國的公民文化水平一直被人詬病的原因。

  即便面對這塊充滿潛規則黑色大陸,身先士卒的資本家是不願意放過任何擴張事業版圖的機會,有人衣錦還鄉,也有人空手而歸。但這支潛力股是否會暴漲,還是有賴於企業家的遠見和是否掌握中國員工的心,不過這談何容易!


三、立足台灣、放眼中國、全球目標

  現今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已經無法讓人忽視,而近年來中國逐漸轉變,從「世界工廠」的技術、產業升級轉型為「世界市場」。雖然「中國製造」依然還有發展空間,但跟幾年前比起來,帶動中國經濟的大幅度的出口擴張成長已無法滿足對中國經濟成長數字的貢獻,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似乎還在過渡期,面對這樣嚴峻的出口局勢,中國全面促進經濟發展內在動力,官方推動「十二五計畫」,由外銷轉內銷並擴大內需。

  然而,短短二十年內中國經營環境的劇烈變化,已經讓台商過去成功的經營模式備受挑戰。從2004年開始一連串的政策推行,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稅制改革等,至今的十二五計畫,對外資課稅比率逐漸提高、優惠待遇也逐漸縮水,再加上產業轉型、人力成本年年漲、總體經濟的變化,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再像以前如此輝煌,台商也走到決定企業營運方向分岔路的時間點,遷廠還是另求解決之道?很多問題都必須盡快找到解決方案。

  儘管,有些台商選擇西進中國或是將在中國的工廠遷到東南亞人工成本低廉的地區繼續生產,但不忽略面對中國所需要的角色轉換,從「生產基地的中國」轉為「商機龐大的中國」。儘管兩岸依然有相當的文化差異,但和其他文化比起來,台商想要進入中國的內銷市場還是有相對的優勢。甚至將資金、技術根留台灣,進而掌握中國市場,做為進入全球市場的跳板,或許也是台商面臨企業轉型的其中一個選擇。


四、結論

  最後蕭顧問對駐外台幹提出一些建議和在中國管理企業的一些必須注意的細節,不外乎專業的技能、自己的心態必須調整,風俗民情必須熟悉等,並提出「人力資源管理全球化、勞動關係管理在地化」的重要觀念。當然,中國不是台灣唯一的機會,卻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如何去好好利用這樣的機會,還需依賴前瞻者的洞見。

  「戰術思維」和「戰略思維」的區別也是很有趣的概念,蕭顧問認為底層員工通常只有「戰術思維」,而主管必須要有「戰略思維」才能領導團隊。但我覺得戰術和戰略同等重要,戰略如果無法被戰術所執行,也只是空談一場。「戰略是被戰術實現」,如此一來,企業才有辦法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成功地攻城掠地。

  「不要計較眼前利益,為自己創造價值」是蕭顧問最後對我們的忠告,我想「自己的價值」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給的。如何在身處隨時都在變動的洪流中,不讓自己失去方向、與世沉浮?這個答案是每個人的人生必做的功課,「高瞻遠矚」是個不錯的公式,但要如何使用這個公式又是一門深奧無比的學問。



大陸企業人力資源與勞動管理實務

企管三乙  10041242 陳佩昀


1.唯物思維

  注重目前利益的戰術策略,錢景既是願景,有一名新進職員,在剛進公司時,當別人不願意做時,他都會全部接收,等到全部都會時,就要求台籍主管加薪,但台籍主管認為年底本來就會幫你加薪,而你卻自己主動要求,如果我們以台灣思維,會認為不可思議,員工對主管的直接溝通,但這在大陸是常有的事。另一名來自大陸的老師說: 「中國人接近你通常背後都具有目的性」,雖然這們說很不好聽,但事實如此,他說現在有些大陸學生都要拿很多錢來當社交費,請長輩或是請平輩,因為在未來可能有要幫助的地方,所以來到台灣時很驚訝,居然是老師請學生吃飯,就像演講者所說的:「歷經唯物思維與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所衍生出唯物主義的客觀性直接與現實思維,我們勿以台灣思維來思考,兩岸生活文化是大不同的」。


2.社會保險

  大陸勞動合同法,越來越重視勞工權益,每個省的社會保險不同,企業所支付保險52%,個人所支付保險23%,企業須負擔高額成本,有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拖欠、低繳,例如:寶成裕元鞋廠長期積欠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沒有盡到社會責任,引爆罷工潮。許多企業支撐不住高額成本,紛紛撤資,有人提出,政府擴大內需市場,扶植本土產業,可以降低社會保險,讓企業降低一部分的成本。


3.省籍情結

  中國地廣遼闊,具有地區特色,就像中西地區服從性高,自我觀念差;沿海地區接受新事物高,服從性差。內陸地區許多人需要離鄉背井找工作,具有思鄉情懷,確實遇到<老鄉>倍感親切,有共通話題與方言,同一個省籍凝聚力強,但也因為情節深厚會有鬥爭問題,例如:多年來在口語上歧視河南人,被冠上偷盜拐騙,還有因為老鄉情義重,離職時帶走同鄉員工,在企業管理上是一大考驗。


4.職場鬥爭

  在中國13億人口爆炸的國家,人才濟濟,許多高學歷的海歸派,當每個人都想要爬上金字塔頂端時,鬥爭的生活型態是難免的,有正面也有負面,我覺得台灣需要一點,不然太安逸而勇於現狀,強者恆強,才能有突破性。


5.兩岸溝通

  大陸人提到政治上的問題時,老師都會提醒我們微笑帶過,即使很熟,也要謹慎回答,因為從小所受到教育不同,還是會偏向某一方,再來兩岸用語大不同,繁簡字同音不同義,當你說錯話時,誤會就大了,所以去大陸前真的要先瞭解字義,然後大陸人勇於表達,發言能力與組織性強,善於直接溝通,我還蠻喜歡跟他們聊天,會講很多有意境、深度的文字,並感受到不同文化,不同於台灣溫溫儒雅,說話含蓄,所以我們要懂得自我行銷,讓自己見光度提升。




大陸人力資源與勞動法令心得報告

交換生 04102535 劉鴻昊


  今天,我有幸聽了蕭新永先生的分享,頗有感觸。蕭先生是台商在大陸的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顧問,他對於大陸人力資源與勞動法令十分的熟悉,並且擁有許多實務經驗,這讓他的分享顯得既專業又不會太枯燥。

  蕭先生分享的第一個重點是兩岸文化的差異性。不可否認,兩岸雖然使用同種語言和文字但是在表達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作為一名大陸交換生,我剛來的時候也感到挺不習慣的,比方說,大陸和臺灣有些字讀音不同像是血液的「液」、綜合的「綜」等等,但這些還是小問題。至於蕭先生提到的遣詞造句方面的不同,我個人認為是因為當今大陸社會不僅經濟發展快,新興語言也是發展得非常快速,別說臺灣人聽不懂了,有點年紀或者長時間不上網的大陸人也不見得能聽得懂這些詞語。所以我認為,如果有想要去發展的臺灣同胞一定要多多關注大陸,增進兩岸人民的交流。其次,因為中國大陸太大了,所以南北東西的差異也非常大,如果要去大陸發展就一定要做足功課,不然不僅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甚至可能會得罪人。

  蕭先生分享的第二個重點是兩岸價值觀的差異性。大陸人民尤其是7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從小接受的是馬克思唯物歷史的辯證思想,所以大部分大陸人很重視實際存在的事物,他們不相信虛幻的看不見的一切事物。大陸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崇尚科學,共產黨人是無神論的信仰者。因此臺灣同胞如果要想好好與大陸人溝通就不要太注重流於形式的東西,直接講重點,拿出現實的可以保證的好處會讓大陸人民更快地接受,從而更好地為你工作。說實話,我覺得太實際不好,許多大陸人也提出了不能只重物質而忽略了精神,我想這是大陸人民要向臺灣同胞學習的地方。不過現在的大陸社會就是這樣,即使不少人對它很失望但也無力改變,只能期盼更多的人能認識到不能只看重眼前的物質利益而忽略了自我精神層面的提升。

  至於蕭先生對於勞動法令的分享,我認為,無論是大陸的學生還是想去大陸發展的臺灣學生都是要不斷地去學習的。我想補充一點的是,臺灣學生可能適應不了大陸城市那快節奏的生活以及那職場上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但是要在大陸儘快適應並想要有好的發展的話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大陸非常看重人際關係網,所以臺灣的同胞一定要學會與大陸人好好相處,儘可能積累廣闊的人脈,擁有左右逢源的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