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心得分享

華新麗華經營策略分享



企三甲 葉亭均


感謝老師邀請陳曉琪老師和我們分享華新麗華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策略,讓我們很清楚的認識一間公司,瞭解他們的經營模式、發展及對未來佈局。

華新麗華最主要的事業群體分成三大項目:包含電線電纜、特殊鋼及地產商貿。華新麗華正在企業轉型,從傳統製造,升級成工業4.0。華新麗華公司成長歷程:1966-1986年為成長奠基,當時台灣十大建設正在推動,國內有很多重要工程,華新麗華因提供電線電纜等等產品,正直公司穩定成長的時機。於1987-1997年公司正在多元發展時期,不只是做電線電纜、特殊鋼等等,也進行大量投資事業,如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等,後來也設立華邦電子,跨入半導體領域。1998-2009年策略為深耕延伸,主要是想強化產品組合及掌握大陸基礎建設商機當時,那為什麼會選擇江浙一帶,其實是因為老闆的思鄉情懷,想要返鄉回饋的因素。

2010至今,公司策略「專注聚焦」,公司更聚焦在電線電纜、特殊鋼、地產商貿三大關鍵核心事業,持續整合公司資源,強化組織與生產能力。從公司成長的變革,可以了解最初由於十大建設的時機,讓華新麗華獲取成長的先機,並且他們嘗試去擴大事業群,涉略投資領域,但後來發現其實他們的本業反而是讓公司一直持續穩定成長的關鍵,投資這方面一直都不穩定,有時還會賠錢,因此在策略上,後來回歸專注聚焦在三大關鍵核心事業,反而能使公司更加穩定的發展。

由於原料的價格波動大,有時候採購原料的時機沒有掌握恰當,會導致嚴重影響,因此華新麗華非常重視「買得生意」,而非「賣的生意」 ,他們的優勢就是在原料採購方面一直控制的很好,這也是他們能夠降低成本的關鍵因素。另外,他們在核心事業方面,會漸漸轉型,像電線電纜的經營方式,會走向智慧工廠的策略。為什麼工廠要轉型?因為第一線人員的工作環境其實不是很好,在招募人員方面其實很辛苦,因此將工廠轉型為高效智慧工廠,引進自動化設備等等也能夠降低人力成本,也能減少事故意外的發生。

他們在海外的投資策略也會朝東南亞國家發展,像是印尼,選擇印尼市場是因為看到印尼人口多,有人口紅利的機會,人多用電也多,因此選擇印尼。我覺得像華新麗華這樣的大公司,感覺很不錯,之前對這種製造業的公司不是很了解也沒什麼興趣,但聽完老師的分享,會發現其實這種大公司也是很穩定的,電線電纜、特殊鋼等等,因為他們進入時機早,在市場有足夠的地位及名聲,其實競爭者是很難取代的,而且他們在大陸也有發展地產商貿,這方面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最後很感謝曉琪老師的分享,讓我更瞭解華新麗華這種製造業的經營決策,也讓我們對未來規劃能有多一點想法。


企三甲  莫坤儀


今天聽筱琪老師介紹華新麗華對這間企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華新麗華設立初期正好遇上十大建設,為其成長奠定基礎,之後採多方投資,像是我之前聽過的華邦電跟精誠科技原來也是他旗下的公司,再進而向大陸擴展事業版圖,搶先許多企業進入到大陸這塊市場,現在主要是電線電纜工跟特殊鋼材產業以及地產商貿的部分,在員工方面,大部分的人都因為不適應大陸的生活也好,或是不想離家太遠,在被要求須外派到大陸之後而選擇離職,然後因應人手不足的問題,所以華新麗華也在積極發展智慧工廠,我個人並不討厭重工業,也不排斥到大陸工作,有好的機會的話我願意去闖一闖,不想只是留在台灣守著小確幸。而且聽老師介紹說這家企業對員工很好,尤其願意到大陸工作的福利也很不錯,不過他們在挑選員工時好像很注重學歷。

華新麗華在大陸跟印尼設廠計畫都因當地政府政策的改變而停滯,這也是當企業在海外投資方面會遇到的問題,這也是不可坑因素,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原來一開始會到大陸的江浙地區發展投資的原因是因為老闆的故鄉在那哩,而不是說因為那裏的發展一定會特別好,雖然我們現在學了許多理論的東西,但是不一定套用到實際情況都適用的樣子呢。

華新麗華將廠址搬到桃園楊梅成立智慧工廠,而不是在原來的新莊成立,一是為彌補人力短缺的困境,還有因為新莊市是新重劃區,若不是工業用地的話地價會漲更多,倘若我沒有聽過這次的演講,我可能只會想出華新麗華是為了因應時代趨勢,AI的崛起能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搬到桃園是因為桃園的地價相對新北來的低的緣故,在思考企業為什麼要做這一步決策的原因我還是想的太膚淺了,並沒有仔細想過背後更大的利潤。

大陸市場是塊大餅,許多企業都想進軍去爭一杯羹,而其中大型企業佔有一定優勢,畢業之後若是想要進到一間不錯的企業,想必其應該也需要能夠接受須被外派到大陸,甚至東南亞地區,倘若如此,僅僅是因為覺得主觀對當地的印象不好就拒絕,反而錯失大好機會豈不得不償失。


企三乙  王語馨


在此次演講之前,我從沒聽過華新麗華這個公司,沒想到在台灣執行十大建設的時候,華新麗華就有參與到重要的工程了,也沒想到華新麗華是一間這麼大的電纜製造公司,但在老二焦佑倫接手之後,開始更集中於不鏽鋼的事業上,要是沒有老師的介紹,也不會知道間公司的內部關係,一般家族事業大部分都是傳給長子,但華新麗華居然是由老二來接手,本來是由老大接手,但老大卻想做電子事業,所以換老二來接手,而老三焦佑慧則是有遺傳到上一輩的頭腦,很會投資各種事業,有時候投資這種事情就是一種感覺,與生俱來的,旁人想學也不一定能夠學得來,而其他的兄弟姐妹也都擁有自己的事業群,大家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支持著華新麗華這個家族事業。

而華新麗華也開始尋找新的市場商機,像是開發新的產品,還有海外的投資,例如印尼的華新麗寶廠,在台灣也開始規劃智慧工廠,因為現在的人大都不想做辛苦的工廠工作,在人力漸漸缺少的情況下,華新麗華也要尋找新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所以積極的投入智慧工廠的建造,而華新麗華近年也在大陸煙台投入不鏽鋼的事業,希望能打造最先進的不鏽鋼軋鋼生產線,力拼轉型,但卻因為大陸法規的改變,讓整個投資計畫產生了變數,未來如何解決還是一個未知數,所以必須網其他事業方面尋找商機,執行多角化的經營,像是地產方面,在江蘇南京開發華新城,及商業、辦公、住宅為一體的大型綠色都市,還有轉投資企業,往電子業方向延伸,也讓華新麗華成功地增加了整體營收。

華新麗華也是一間對員工很好的公司,只要營收增加,就會回饋在員工身上,而如果員工在一個部門表現不理想,華新麗華並不是直接開除員工,而是會先適性輔導員工轉去他有興趣的部門,再給他們一次機會,我覺得在這樣的公司底下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會增加對公司的向心力,更認真的為公司付出,而華新麗華不只對員工很好,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也付出很多,像是捐贈台北榮總尖端的醫療設備、舉辦淨灘活動等等,回饋社會。若是將來有機會能夠到這種大公司工作,勢必是個很好的機會,也會是個保障。


企管三乙  溫允琦


為一個企管系的學生,我們經常需要去了解各個企業來加以彙整報告,無論是經營模式、創新理念、公司發展、行銷策略等,總總管理經營上的問題都是我們所需要去學習了解的,然而一般我們沒有辦法實際去理解該家公司內部真實的情況,多半都是透過網路上的搜尋,再頂多就是訪談該企業的員工,可是縱然是員工也不會透漏太多公司內部的情報,因此我們對於企業的了解其實非常的表面,並不能深入的理解每一個決策背後真正的用意,其實有時候可能只是因為很單純的原因,並沒有太多的決策因素在裡面,而這些都是只有公司內部的人才真正知道的,很幸運這次老師可以偷偷跟我們分享很多企業內我們所不知道的小秘辛與決策實際上的原因,聽了讓人不禁會心一笑,其實有時候只是單純的想回到根本,像是老師的公司因為老家在上海一帶才在那附近發展,結果完全是在都市發展的暴風中奪得好先機,這其中或許有些許的投資意味,但更多的其實只是思鄉紀念的情懷,才有了這樣的開始,我覺得跟平時聽到的演講很不一樣,十分的有趣。

此外對於企業轉型也是我們常常聽到,卻也很難實際看到或是實際了解的例子,如老師所提,很多企業喊著轉型也只是講講,卻沒有真的在實行,而這間公司確有在付諸行動,並且還可以由了解該公司的老師來說明,真的是非常有趣,其中老師有提到,原本這家公司著重於「買」的技術,也就是所謂投資,懂得在對的時間,好的價格買下好的東西,但並非著重於「賣」的方面,因此正積極轉型向不只懂得買,也要懂得賣的好企業,我想這是非常實際的,事實上,一個個人如果善於投資交易,那自然是非常好的,他可以用獨到的眼光看準一切,或許更甚者從沒有失敗過,可如今若是一家企業完全靠買這門藝術,那麼若是下一位繼承者並沒有這方面的天分豈不是公司便無法營運下去?又或者一個決策錯誤,這所影響到的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公司的人生計受到影響,因此一家公司若想長久,確實除了領導人獨到的投資眼光,也要懂得如何銷售,讓自己公司不只專精,還要多元,我想這是每一家企業都要學習的一點,而其中老師也有提到他們家每個人所負責的部分不一樣,有的人往高科技前進,有的人繼續專精原本的部分,有的則用獨到的眼光繼續投資,這其實是非常好的分工,大家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上一起攜手帶領公司前進,並且為了共同利益各自努力,這其實某些時候對於家族繼承來說是有難度的,可是他們很好的做到,十分的優良。

此次演講讓我更加了解一家企業的內部,還有一些經營策略,好的分工搭配好的眼光,用買賣來成長,並懂得在適當的時機,配合世代的潮流進行轉換及轉型,唯有看見未來,才可以確實找到先機,非常精彩的演講。


企三丁  林冠融


講到華新麗華集團,我想很多人應該連聽都沒聽過,那我其實也不太熟悉,但我以前有看過相關的報導,就是在2010年他們就進駐了南京開設了一大片區域,有辦公的大樓也有住宅區,有旅館甚至是大型商場,一大個綜合型商辦區域的誕生,這個新聞讓我對這個集團有很深刻的印象。

而今天聽到陳筱琪老師的介紹,第一個吸引我目光的是線纜BG未來經營策略方向,雖然在電纜市場上華新已經可以說是獨大了,但其中的發展方向卻還是投入相當多的精神跟資金到研發創新上,這是現在除了3C產業外很少會看到的,因為在這個金融動盪的年代要騰出空間持續在產品精進上,可以說是耗工耗時的,因為倘若原本的產品都能賺大錢何必急著改變,從這一個行為能看出華新集團並不是個只想著錢的財團,而是有在為市場為台灣跟消費者著想的出色企業。我在聽完演講之後去看了華新的官網,董事長的話那裡就寫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也是有秉持著這樣的信念華新才能堅持到現在,還在2018年整體獲利達到新高,內容還寫到「在經濟面向為社會交出了好成績,然而在追求營運績效的同時,我們也不忘致力於環境與社會各個面向的實踐,將企業永續目標與核心事業發展策略相互結合,透過內部各功能組織落實於日常營運之中,以期打造永續經營的成長實力。」所以很明顯能感受到華新集團這種放眼未來的宏觀眼光。

而在策略方向這裡,我還注意到一點是印尼的鎳生鐵策略,華新發現了原料區域鏈的不穩定,而去投資上游原料,目的不只是要提升產品品質同時希望能夠以產業策略合作增加總體的競爭力,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野心的舉動,因為有時候投資上游的原料並不是最佳的選擇,往往獨自整合產業鏈最後容易導致自己吃虧,所以華新這個動作我想以一個生產電纜的大公司,效益應該是相當的高。

最後就是講座中有帶到的華新集團逐年經濟層面帶來的實際成長,像是有EPS、員工薪資,有一個特別的是環境方面被開的環保罰單金額,從事製造業有使用要很多化學工程跟機械製造形成的汙染再所難免,因為就是科技方便帶來的雙面刃,那從投影片的柱狀圖就能看出華新是有在控制他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的,特別到他們的官網上去查看,當中有清楚的寫到像是廢水怎麼處理,跟廢水的地區排放量都寫的一清二楚,還有寫著產品的電纜銅線及鋼鐵經使用廢棄後,整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率達96%以上,其中非有害廢棄物再利用率為98.69%~99.14%;有害廢棄物69.83%~94.95%,雖然我不懂這樣算不算高度在利用,但以一個旁人的眼光來看的確是個很高的比例,也同時對應到了投影片中的企業社會責任(CSR),而裡面也不只環保,還有像是弱勢照顧甚至美化鄰里的活動,這都不是企業必須去做的而是看企業有沒有心來反饋給社會,謝謝老師能夠讓我了解一家有如此高尚道德的企業,雖然聽說是來半推薦我們畢業也許能去試試看,但陳老師相當熱情且誠懇,感謝。


企三丁  蔡旻興


在期中考週的時候,感謝陳筱琪老師抽空來跟我們介紹華新麗華集團背後的故事,其實剛開始我還不太了解華新麗華他們是在做什麼的,聽了講解之後,沒想到他們所製造的產品其實跟我們息息相關。

首先,華新麗華是在1966年創立,然後他們主要的業務就是電線電纜、鋼或者是商業貿易,後來也開始投入投資半導體、電子類的零件以及電路板等等,算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一間公司。聽老師說他們是一個家族企業,分別都負責不同的區域,真的非常厲害,先從他們的電線電纜說起,在我們生活中一定都常運用到這個東西,像是電梯,華新麗華甚至是民間工程業界的首選,像台北捷運、桃園機捷、台鐵以及高鐵等等,供應的東西都和華新麗華息息相關,那主要就是在新莊和上海生產,不鏽鋼的部分因應中國開始在推動基礎建設,所以他們開始進軍中國的大市場,像是許多一級的工程建築,都是由華新麗華生產的鋼線纜打造,主要是在台南、台中和江蘇生產。

接著是地產商貿的部分,最經典的就是南京的華新城,負責許多的房地產開發、銷售以及商業管理,那老師也有提到,中國最近有一個新的投資地點,就是煙台,試著把不鏽鋼的事業投入智能生產以及高附加價值轉型,我覺得現在大陸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找到一個新的市場非常困難,除非真的有特別獨特的東西可以和別人比較,不然肯定很難成功,華新麗華在中國也有一定的市場,所以要有一個新的據點其實會比其他人來的容易些,所以有了新的目標對他們來說一定非常重要。

講到經營成果的部分,其實華新麗華的經濟在近期也是每年都在上升,最吸引我的地方還是員工薪資的福利,一年比一年還要高,不管在台灣還是在中國,都會比一般上班族的薪水來的要高,老師也有告訴我們未來可以選擇華新麗華,我是不排斥到大陸去工作,因為薪水可能會比同儕高,甚至在那邊待了一段時間後,回來可以直接升職,這是一個很令人眼睛發亮的事情,但是老師說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離鄉背井出去打拼,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磨練自己的機會,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真的去中國工作的話,老師說他們也主要會選擇台灣人為第一考量,因為大家可以互相合作,在離鄉的地方也能有照料,住宿部分公司也有提供,都來自台灣也不會感到那麼孤單。

最後看到華新麗華其實在業界的評價不差,他們公司也是積極的在促進社會和諧,保育地球環境,積極參與社會的合作機構以及弱勢的照料,都會讓人不襟讚嘆,身為一個大型的企業,不是只要自己得到利益而已,而是能提供員工良好的工作環境,給員工一份信賴,還要對社會有更大的幫助,讓大家都能逐漸成長,聽完這次演講,也讓我了解到華新麗華集團厲害的一面。


資管二乙  曾晨光


今天的演講是由企管系的筱琪老師來做分享,老師同時也是華新麗華的顧問,整堂的分享真的是收穫滿滿,我就把想分享的東西分成三個部份來講好了,第一個部分是對於華新麗華的經營模式,第二個部分是華新麗華對於海外市場的布局,第三個則是對於成為台幹的想法。

就從第一個部分對於華新麗華的經營模式開始說起好了,筱琪老師有分享到說華新麗華這間公司是一間買的公司而並非一個賣的公司,這個說法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新鮮的說法,也是我從來都沒有聽過的,因為在我的認知裡面,公司就是要去銷售東西,怎麼會說他是一個買的公司,不過老師也有解釋說,這是華新麗華創辦人焦廷標先生的經營策略,透過不斷的投資地坪跟房地產,所帶來的收入相較於銷售產品是高出很多的,不過比起銷售產品投資的風險也是相對比較高的。另外一個有趣的部分就是,華新麗華雖然是以做電纜起家的,不過他們的高層反而對於電纜事業沒有什麼新的規劃,可能是因為他們的電纜事業做得很穩定,因此就不需要做過多的規劃。

第二個部分則是華新麗華對於海外市場的布局,華新麗華這間公司在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都有設廠,我自己認為這是很聰明的做法,因為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的國家大多數都對大型企業是給予友善的態度,因為他們也很希望能透過大型企業在當地進行投資,來提供當地更多的工作機會。到海外設廠應該算是一種雙贏的局面,對當地的勞工來說,他們能夠有更多的工作機會,而對華新麗華來說,他們可以用較便宜的工資,來聘請當地人做一些台灣員工不想做的工作,因為他們有些產業在加工的時候,工作的環境其實不是那麼的好,因此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做,如果搬到海外便可以解決這項問題,因此我認為華新華在海外的布局是非常聰明的策略。

最後一個部分則是我對於成為台幹的想法,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不願意到外地工作,原因其實有非常的多,例如在外地工作沒有一例一休、在外地工作沒有辦法常常看到家人等等,有非常多的因素會導致年輕人不想到外地工作。但我自己則是認為應該要好好把握能出去工作的機會,因為年輕真的就是本錢,趁著年輕比較沒有壓力的時候,只要有顆願意做的心,機會便是自己的,而且因為現在這時代大多數的人都不願出去,這時候更是可以讓自己有脫穎而出的機會,不只薪水能夠比身邊的人高出不少,等到回台灣的時候,也很有可能在職位的等第上,升上一兩級不等。永遠都不會有輕鬆的工作,機會永遠也都是靠自己爭取而來的,所以如果真的想拚一波,不管是要到中國大陸或是東南亞的國家,我都認為應該去嘗試一下,因為不嘗試過怎麼知道到底好不好呢?


企三丁  莊昀芯


今天的演講請到的是企管系的陳筱琪老師,向我們介紹華新麗華的經營策略,老師提到說除了董事長焦佑倫先生之外,家族內還有其餘四位也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華新麗華的主要業務範圍是電線電纜、特殊鋼、地產商貿等。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原來華新麗華就在1966年就創立了,還在十大建設時期參與了國內的重要工程,因為在企管系的老師們提到這間公司之前,我是幾乎沒有聽過它的名號的;到了1987年公司開始進行多元發展,投資半導體、電路板、電子零件、光電相關產業;之後經過了十年,到了深耕延伸的時期,逐漸強化產品組合,慢慢掌握中國大陸的建設機會;2010年後,將不是中心主軸的產品逐漸汰換掉,只留下最核心的部分,聚焦在電線電纜、特殊鋼、地產商貿三大事業,此時也持續整合資源,強化各方面的能力,才變成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樣子。

陳筱琪老師真的向我們介紹非常多東西,而且都很詳細,像是未來經營策略、多角化的經營(延伸到電子業)、還有近期目標是希望能以產業互相合作造就更大的競爭力,其中我特別注意到的是華新麗華的事業版圖,雖然電線電纜是營收最高的部門,總共佔了52%左右,但公司更重視第二名的不鏽鋼部門,總共佔了33%,這是蠻特別的一件事。除此之外,華新麗華還是台電主要供應商之一,並且是民間工程業界的首選,例如台北捷運、台灣高鐵、南部科學園區,這也是我特別注意到的。

最後要提到的是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一名企業,不免俗的要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時,也要能對社會做出一些貢獻,不管是環境、經濟、社會哪個層面,只要願意付出都是值得讚賞的事,像華新麗華有舉辦淨灘活動、捐贈醫療經費,企業在賺錢的同時,也不能忘記要對社會大眾做出回饋,這些舉動都是值得效仿的。

其實一直以來對華新麗華這間公司不太了解,很高興有這次演講的機會能夠更深入地去認識,沒想到企管系有很多學長姐在那邊工作,讓人有點訝異,畢竟主要核心是電線、電纜,乍聽之下跟企管並沒有太大相關,聽完這次的分享後,我想我會把這間公司納入畢業後的目標之一。


企三丁  曾毓雯


在這次的演講中,陳筱琪老師和我們分享了許多關於華新集團在大陸的經營策略和經驗。其中老師說華新集團正值企業轉型,而且是一個大規模的企業轉型,也正是從傳統製造的公司開始改變。而在這個過程中會面臨許多衝突,包括:文化衝突、人員衝突等等的問題。除此之外,公司的經營過程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焦廷標先生創立這間公司的一開始,也是正值十大建設的期間,在這個階段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焦廷標先師在這段期間就已經開始提倡員工要有住所,也樹立公司一個很重要的文化,那就是要非常照顧員工,包括股票分紅也都要分享給員工;第二個階段是華邦電子加入的期間,也稱做多元發展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是他們去深耕大陸,且普遍分布在江浙一帶,原因是因為焦廷標先生的爸爸是江浙人,所以希望能夠回家發展看看,幫助老鄉;最後第四階段是他們找了一個新的總經理,希望能幫公司做好聚焦策略,把公司的一些不相關和虧損的產業重新收回,做好本業。

在這將近二十年之間,他們在中國大陸進行了許多投資和設廠,包括線纜、不鏽鋼等等。從華新集團的經營歷程可以發現,他們不斷的在改變經營策略且不斷的在進步,針對公司不好的發展勇敢收回,對於公司有益的更是擴大生產,並且非常重視員工,是一間很有遠見和充滿競爭力的公司!

在近期,華新集團甚至將在印尼展開鎳生鐵的投資,原因是因為最近市場上它們的價格活動得太厲害,而且大陸在這個行業的發展上崛起的非常快,此外華新集團最大的競爭者也正是大陸的公司,因此華新集團希望藉由這個策略性投資增加整體的競爭力,並且為公司帶來正面影響。從這些方面可以發現到,華新集團不斷地在加強經營體質和提升產品的價值,且不僅限於在大陸發展!透過今天的演講,我對於華新集團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也學習到了許多他們在經營上的理念和想法。非常謝謝能夠聽到陳筱琪老師的分享,讓我們深刻和清楚的瞭解了這間公司和他們的發展面貌。


企三丁  李佩臻


這次的演講請到陳筱琪老師來為我們解說華新麗華集團的全球經營策略,其實從之前就常常聽到老師說過這家企業的名字,原來是因為他們和本校有產學合作,但我一直都不太清楚這是什麼樣的企業,今天聽完總算更瞭解了。

華興麗華算是一個家族企業,最早在1996年由焦廷標所創辦「華興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後來多角化投資涉入電子產業,合併麗華才改名為「華興麗華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看見對岸發展的商機而到了浙江設廠佈局,2006年大陸營收破千億,但由於多角化轉投資策略效果差導致虧損,所以在2010後策略改成專注經營模式。華興麗華主要是賣基礎材料,細項包括:電線電纜、特殊鋼和地產商貿,其中電線電纜佔營收51%、不銹鋼33%、地產商貿8%、其他8%,因為特殊鋼的競爭者少,他們的營收有超過600億。

那在未來的策略主要是以電線電纜部分發展(BG)1.新產品應用,例如移動電纜,2.智慧工廠,3.海外投資,預計在印尼設廠,因為之前投資了鎳生鐵,4.找市場商機,例如:新商業模式及新產業投資。再來是關於內部管理的策略,基本上他們習慣高層用台幹,其中案例是發現在大陸偏遠地區的廠效果不佳,長年呈現虧損,後來換了當地的人才將虧轉盈,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因地制宜吧。現在這個世代的人越來越不想到大陸工作,對我們來說要選擇更高的薪水?還是安逸的家庭生活?這是個很難的決定。不過能追求更高的目標與拓展眼界是不錯的。


企四丁  葉子軒


華新麗華全球經營策略是主要以大中華為軸心去開拓全球市場,華新麗華在1992年在江蘇江陰設立第一個大陸分廠,開始佈局大陸市場,華新麗華本來主要生產電線、電纜為主,而華新麗華在2010年南京開始大陸房地產的開發,把本來是製造業,變成跨領域的集團,向房地產及高科技產業投資。華新麗華除了在台灣和中國有經營之外,在亞洲馬來西亞和印尼設立營運據點,在外國是在美國加州設立營運據點,所以華新麗華利用台灣和中國作為立足之地,把當地發展好的資源,投資到亞洲的馬來西亞和印尼和美國上,為踏出台灣和中國的第一步。

華新麗華在1992年開始在中國大陸進行投資,其實是很好的時機,因為當時中國大陸土地和人力價格是比較便宜,讓華新麗華經營的成本能夠降低很多,因為華新麗華並不用去付出更多錢去投資土地和花高價去請工人來工作,而華新麗華是投資在江蘇江陰,而江蘇是中國其中一個經濟活動最活躍的地區,所以華新麗華在選擇在中國投資時,是有一定的考慮,江蘇附近就是上海,身在長三角經濟區,是中國最重要的地區,所以在長三角投資是一個很好的決定,因為中國近年都是十分看重上海、浙江和江蘇一帶,所以華新麗華投資在江蘇江陰可以吃到中國迅速發展上升的一段時間。

華新麗華吃到中國迅速發展上升的一段時間,可以享受到中國崛起的機會,而華新麗華便可以在中國和台灣地區得到的利潤,去投資海外地區,所以華新麗華去投資亞洲地區的馬來西亞和印尼和美國,成了華新麗華踏出全球化的第一步,而華新麗華未來能否更進步,就要看華新麗華的高層眼光,因為未來情況還是多變。


企管四丙 黃文軒


經營一間公司,策略是十分重要,而不同類型的公司,所需的策略亦會有所不同,雖然我對電線電纜、不銹鋼的產業並不是太熟悉,不過我認為這行業進入門檻是高的,因為生產電線電纜公司通常是跟電力公司、電信公司做生意的,而這些獨占、寡占公司大部分是受政府監管的,亦是跟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的東西,所以對供應商的技術、經驗、質量要求是高的,總不可能兩三天停電一次,三四天停網一次吧。

華新麗華位於整個產業鏈的中上游,這個位置受到原料價格影響比較大,所以原料買賣的決策變得相對重要,這很考驗經理人的經驗跟能力,什麼時候是高位,什麼時候是特價,這些經理人都要很清楚,甚至在市場價格波動大的時候,要做好一些對沖的準備,這都很考驗眼光,要不然可能會像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一樣,由於前陣子期油跌到負數,投資者不但虧了保證金,還欠銀行錢,會發生負期油的情況,其實有幾個原因影響,一是疫情的影響,人們對石油需求大減,二是產油國都不願意減產,其後他們談了減產協議,但減的量還是不夠,產生一個供大於需的局面,甚至有一間新加坡的石油貿易公司因此而破產。

在現今全球一體化的情況下,國家的政策及國與國的政治因素,對企業的影響都是十分大的,就好像印尼作為全球鎳礦石最大出口國之一,但政府卻宣佈今年一月起禁止鎳礦石出口,這樣肯定會對從事合金行業的公司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我覺得對華新麗華的影響不大,因為他們早在1991年已經有跟當地的企業合資建立了公司,這都說明了分散投資對一間公司來說是那麼重要的,經營公司除了要懂得分散投資所應對風險外,更要捉緊機會,從以前的十大建設,到中國改革開放的迅速發展,華新麗華都占盡先機,得到很好的發展,在近年更開始發展中國的地產事業,涉足另一個行業可能需要更多的資源技投入,不過卻可以分散風險,而且近年中國的房地產事業確實有不錯的增長,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


企管三乙  楊若妤


在今天之前並不知道華新麗華這間公司,演講中介紹這家公司是在做什麼,而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筱琪老師有提到這間公司在大陸選址背後的原因,其實並沒有我們所想的有那麼多分析、策略考量,而純粹只是因為老闆的家鄉在那裡。我們常常會將答案想像的太複雜,但其實只是因為一個原因,就直接決定了。演講中有提到這現在這家企業,是由四個子女所接下並發展,而每個人都有其所長,他們也發揮自己的能力,才讓企業更加進步。他們在大陸也有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決定與其合作,共同創造更多利益。老師有提到,許多的課程我們可能會覺得沒什麼用,但等到有一天或許我們會派上用場,所以還是要多聽多學習。

演講中提到了許多的東西,但我最記得的還是有關人力、招募的部份,筱琪老師提及這間企業正面臨轉型,他們想要朝向智慧工廠,而背後是因為人力會越來越缺乏,現在的我們唸完大學,的確不願意去工廠工作,但讓我驚訝的是有提到有員工,因為聽到要去大陸出差就直接離職,這之後更講到其實不是不願意在台灣找人去大陸,而是因為沒有什麼人願意去。

雖然也有說到在大陸用陸幹,或許更能管理好底下的大陸員工,因為她們有相同的背景、價值觀,因此才會有更有效率、適合的管理辦法。但這些就業機會都是我們自己放棄的,因為不願意去大陸工作,不願意離開台灣,這些或許將會是我們要面臨,不管是大陸或是東南亞的國家,我會願意去嗎? 這樣的問題是需要好好去想清楚的。就像老師說過,我們都還是不願意離開台灣,只要有一點點小確幸就滿足,但離開卻是需要勇氣的。筱琪老師也有說華新麗華還是有持續在招聘員工的,而且這也是一間對員工很好的公司。或許未來可以去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機會。


企三乙  吳亭儀


陳筱琪老師這次的演講主題主要是介紹華新集團的一些業務及在大陸的狀況。華新集團的業務其實滿多樣的,因為他們一家人都從事集團的經營,只是他們每位兄弟姊妹都有不同的公司或業務,果然,經商頭腦這種基因可能就是注定的。老師介紹了集團經營時,令我印象滿深的是,他們做的主要是「買」的生意,我們通常都會人為經商不外乎是「賣」的生意,但他們家的三小姐很有投資頭腦,經常可以做出很多前瞻性很高的重要決策,也為集團帶來了很大的利益。

他們做的業務是我們每天都會看到也會使用的重要物品,也就是電纜線,同時,他們也展開了不銹鋼業務,涵蓋的市場非常大。老師也說到他們在大陸的一些情況,其實現在大陸的台幹好像也越來越少了,因為現在到了其他地區,最好的管理方法是聘用當地的人才來替你管理底下的員工,這樣比較不會發生衝突,底下的員工也會比較服氣,較容易進行管理。

而老師同時也提到,其實他們除了中國大陸地區之外,也積極往東南亞地區發展,選擇人口數龐大的印尼進行設點,而由於這樣的拓展,華新集團也需要一些人力到大陸或是東南亞出差或著外派。但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其實比較想要待在台灣本地工作,享受家庭的幸福,再加上一些外在條件的影響,大陸與東南亞的外派反而讓人怯步。

但其實我對於外派到大陸是不排斥的,也滿有興趣,因為平時就很喜歡看大陸的一些綜藝、直播等,而他們的一些方言也滿有趣的,再加上我們兩地的語言是相同的,在溝通方面並沒有太大的障礙,所以其實會想往大陸去看看,拓展一下自己的視野。也趁年輕時,勇敢出去闖一闖,不是侷限於自己的舒適圈,因為唯有跳脫出舒適圈,人才有成長的機會。

所以我認為不要害怕嘗試,也許跳脫出舒適圈的自己,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快速成長。把眼光放遠,自己可能可以達到自己預期之外的成績,所有累積的經驗都不會是白費的,因為那都是我們真正經歷過得一切,凡事都有可以讓我們學習的一面!


企三丙  溫淳郁


華新麗華集團是個很厲害的公司,還記得筱琪老師介紹的時候有說許多我們企管系的學長姐都在這間公司裡,也讓我提起好奇心,想知道為什麼學長姐會選擇在那裡工作,還有那間公司具體在做些什麼,又未來的規劃是什麼。在介紹公司時,也有一個特別有記憶點的地方,就是一般家族沿襲企業應該都是長子當頭,但華新麗華確卻是老二焦佑倫先生當董事長。

華新麗華主要業務有大型電纜線、不鏽鋼、地產商貿,在這塊我比較感興趣的為印尼佈局以及楊梅新廠的部分。在線纜業務,建桃園楊梅廠並且引進新設備升級廠區為智慧工廠,那舊有的設備呢?則是移轉到印尼工廠,華新集團已提前嗅出東南亞投資的新商機,預計建廠於此。不鏽鋼的原料金屬在市場的價值波動幅度大,而華新集團又有效掌握著不鏽鋼原料,想要透過強化採購,來提升避險能力。

在整場演講分享中,我最納悶的還是為什麼都沒有臺灣人願意到中國大陸工作呢?到中國大陸不僅薪水較在臺灣領的高且一段時間回來過後又可以獲得可能升職的機會,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考慮去中國大陸的分廠工作,除了可以開眼界以及體驗中國競爭忙碌的生態,還能增加自己的一些不同於別人的經驗,做差不多的事,但獲得的薪水較高一些,如果說是擔心在中國的生活,我相信和公司溝通或許能獲得協助,而且生命也會找到出口,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再者,擁有到中國「出差」的經驗,回國後還能獲得升職的機會,對我來說,何樂而不為呢?且又認識一間本土的大企業,是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