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菁英現象-為什麼我在大陸發展遲延 講座心得
企管三乙 高儀軒
首場演講的主講人是伊諾光點創夢基地的創辦人,主要是協助台青和台企在大陸創辦事業的一個類似孵化器的角色,地點則位於南京江浦,其實有點出乎意料,原以為創新創業發展這類的中心都會位於北京上海,但後來發現其實只要選好一地並且深根經營,是否位於時髦新潮的城市倒是無所謂,每一城市所重點發展的領域皆大不相同,像是現在急速發展的互聯網就位於北京,許多外商進駐的國際大都會上海則是行銷事業的天下,想做電商就可以前往廣州、杭州等地,回歸此次演講的主題:為什麼我在大陸發展遲緩?
主講人從頭到尾最強調的一點就是有沒有落地深根,無論是就業甚至創業,只要過於分散的東奔西跑、蜻蜓點水似的落地不深根,基本上都以失敗收場,講者提到一個例子,是台灣知名度頗高的毛巾蛋糕,從傳統毛巾業轉型成文創商品,在台灣轉型成功後決心前往大陸發展,但是毛巾蛋糕公司的發展策略錯誤,一心想快速擴張,在南京本點都尚未經營好的狀況下,又急著前往其他大城市設點,雖然大陸各地對於台商都是熱情招待、關懷甚切,但是在沒有對任何一地專心且深入的經營之下,也很難博取對方的信任和合作的機會,況且成績都還沒做出來怎能期望四處撒網就能有所獲呢?
結論是若要前往大陸發展,要有心理準備這一去就至少三年起跳,三年後才會稍微有成績出來,其實大陸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創業基地、實習工作機會提供給台青發展,例如台青領航計畫。個人認為是台灣人創辦的創業基地在感受上就相對安心,而且能有同鄉的支持與指導,也比較清楚有誰能夠對接、誰的手上有資源可以輔助、在大陸文化下如何為品牌鋪路。說到品牌,相信許多台灣人最害怕的就是前進大陸後自家商品被山寨模仿,造成市場混亂和顧客流失,有些公司可能會想產品在台灣製造再銷往大陸,可是成本相對就高出許多,再加上不是在大陸生產製造,還得再加上一條關稅,光是價格就不會被大陸市場接受了,因此實際上大家還是會選擇在大陸生產商品,其實也不用害怕被山寨,因為就算你不在大陸生產,東西賣到當地還是可以輕易地模仿,根本防不勝防,台灣人能做的是掌握研發和設計的精隨,畢竟這些靈魂元素像是色彩、設計、靈活度都是無法被模仿的,台灣企業只要對自己有信心、決心在大陸市場深根,且確保資金調度是可以負荷的情況下,非常鼓勵企業至大陸賺人民幣,也希望創業基地能夠幫助更多台灣人在競爭激烈的大陸生存下來。
企管三乙 林芳郁
這次的演講內容主要分享講者自身協助台青到大陸創業的點滴,以及講述目前中國的創業環境以及條件,並從中勉勵青年須持續努力茁壯,不斷拓展人脈關係,為自己儲存好實力,以掌握未來發展的良好機會,且這是能在大陸耕耘的重要關鍵。
此次上課邀請來的講者是創辦伊諾光點.創夢基地的錢振漢先生,分享他所協助創業案中所碰到的問題,以及講述目前中國對於台青創業所制定的一些政策。講者提及在許多的創業案中,深耕當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中國大陸幅員廣大,各個省份的風俗民情各有其特色,加上各省的補助政策也有所不同,所以深入了解並做好相關調查,是為創業奠定良好基礎的重要因素,而且講者也提及,目前的補助政策已增加越多的條件,門檻也逐漸提高,所以專注地方經營,才能獲得長期的補助,也更能在創業上有更好的資金運用,而對於自身的部分,也需要徹底了解自己在專業、人脈以及資金上,是否擁有足夠的程度足以應付創業前期的艱辛,所以統整講者的分享,創業不只要考慮政策、資金外,自身的軟實力也非常重要。
在這次的演講中,講者不斷提及軟實力的重要性,尤其是人脈關係的建立上,是對於創業能長期經營的關鍵,這也讓我想到大學四年可以在學習專業上下功夫,但是人際交流卻是需要一點一滴的時間,慢慢去摸索慢慢去建立的,這也是在課堂上也較難學到的部分,必須透過社團或是打工經驗,建立社交技巧,在未來工作或創業上,才能逐漸建立自己的人脈關係,也是讓自身在職場上或商場上有更好的發展,而人脈關係的建立,也與講者所說的在地深耕有極大的關聯,因為不熟悉大陸的我們,去到當地工作打拼,如果未在當地好好耕耘,沒建立好人脈關係,將來若碰到任何的問題,有可能讓自己孤立無援,所以專注努力在一個地方,持續不懈的進步是到大陸就業或創業的重要事情。
這次的演講廳到了很多創業上的艱辛,以及自身該對未來儲存的能量,不只要專心一志做好自身的工作或創業,也需要持續的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並且多參與相關社交活動,以增進自己的人脈連結,這幾個要點不只適用到大陸工作或創業,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應合適,所以聽到這些內容,對於畢業後的規劃有更多想法,讓我覺得是一堂很珍貴的演講分享。
企管三乙 郭芳妤
相信有許多人對赴大陸創業抱有一絲憧憬,不過要長久在異地經營不容易,第一個問題點是台灣菁英現象,許多創業家總是蜻蜓點水,向多個孵化器申請補助,取得錢財後就馬上前往下一個地點拿政策優惠,不在一地落地生根做好據點擴散,可是一間商業模型不夠完備的新創公司能取得的投資金額不多,光是從南京前往深圳、天津等地之孵化器的交通費已所費不貲,而且大陸幅員廣大,區域間的文化差異仍存在,沒有深耕經營根本無法接地氣,最後這些創業家只能鎩羽而歸。
第二點攸關創業戰力,我們是否準備好至少一年的生活財源,先能養活自身才有能力處理其他事,又不嫌事小、煩、雜、多,對於經手事務認真負責,手邊有多少人的名片能立刻動員,第一段提及的文化問題更是落第選擇的考量重點,例如北方人性格強悍,官兵多;沿海人較會討價還價且一線城市成本高,因此長三角及珠三角是新手剛進入的建議區域,還有城市的國家級政策、創業成本、GDP與人口數和吊車桿數(數量多可能代表城市正在發展,少則為未發展或已發展)都能觀察出此城市的創業家的資源獲取多寡。再者孵化器如此多,不同類型有不同優缺點,相對來說,綜合型孵化器較不適合凡事一知半解的新創公司,因為它難以關注每個企業。
在地朋友就是資源,第三點主要著重於資源對接,弄清楚哪個局處掌管何種資源,當我們需要使用時將較容易跑流程,像科技局、人社局有錢,各地台辦多為服務性質。除了以上內容外,有兩點也至關重要,像是舉辦活動不可隨意使用海峽兩岸等字,須經國台辦批准,以及影印文檔務必使用簡體字,尊重他人文化是我們到任何異地都須隨時謹記在心。掌握這些資訊後,剩下的就是一顆勇敢闖盪的心才有機率生存,因為有許多困難真的要去做過才會遇見,台灣有許多文創產業堅持原產地製造再運送至大陸,反而造成自身不便,因為稅金不好計算,製造商變換買家也是風險之一,所有的一切只有施行了我們才可切身體會果實的甜美或殞落的痛苦,擁有夢想的創業家們啊,在懷抱美夢的同時記的看向腳下的現實問題,翻轉奇蹟吧。
企管三乙 10541230 王莉雯
創業非常艱難和辛苦,在台灣創業就很難成功,更何況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大陸呢?講師一開始演講就先投下震憾彈;創業撐過第一年的新創公司很多,但能繼續堅持超過三年的少之又少,所以在創業前必須先審視自己有什麼:從基本的工作經驗、自身能力到資金多寡(至少要準備一年的資金)、人脈網絡盤點,不能嫌事小、雜、煩、多,因為創業者需要面對所有面向的事;最重要的事是要充滿熱情,一個人在外打拼不但困難還孤獨,必須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只有對自己事業充滿熱忱的人才能去感染他人,直指成功。
在整場演講中,講者不斷強調要落地生根,一開始選擇在何地做什麼產業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大陸政策支持的產業;再來是選擇區域,不同地區適合的行業不同(像北京是互聯網的重地,講師推薦長三角和珠三角),再評比城市,我們可以從城市的吊車數量來判斷此區的發展程度高低,吊車數多代表它可能正在發展中,或未來擁有無限潛力,不過能拿到的補助比不上已發展的城市,所以每個城市的在地補助是不同的,最後就是選擇孵化器。選擇對的可以事半功倍,不但降低創業初期的成本,還可以獲得資源對接(人脈網絡,包括政府、商業、社會資源),提升成功率。
那落地了,該怎麼生根呢?首先就是尊重,創業必須先融入當地風俗民情,需要知道差異在哪,不只用語、習慣,更甚是法律規定(ex:廣告是不能用最、極、超等誇飾法),如果沒有在地化,再好的產品都會失敗,講師以自身的例子告訴我們,創業前最好先就業,不但可以藉此觀察融入,還可以藉機累積自己的人脈!這次的演講分享許多創業的艱辛,還有加強自身的資本的重要性,不論是人脈還是專業技能,這些不只能在大陸創業能用,在各個區域都能用,也給我未來的生涯選項多了一種可能,感謝這次的講者--創辦伊諾光點•創夢基地的錢振漢先生的傾情分享!